刷單騙局 賺2000失230萬 網上求職騙案六成在WhatsApp 首5月C九成
【明報專訊】本港網上求職騙案趨多,警方今年首5個月錄得2148宗,按年升逾九成,損失總額近4.8億元。有騙徒冒認連鎖超市,利用社交通訊群組詐騙「求職者」,訛稱定時到網店平台截圖「刷單」可賺取收入,有中年主婦應聘後最初賺到2000元,其後被指「操作錯誤」要求付款「修復數據」,她先後20多次轉款被騙達230萬元。警方稱,這類騙案多達六成在WhatsApp群組進行,呼籲對來歷不明招聘資訊提高警惕。
被指操作失誤 須付款修復團隊始可領錢
50多歲的陳女士退休多年,自言不愁金錢,百無聊賴下去年12月加入一招聘群組做「限時任務」,定時按指示到超市網店截圖傳送至群組。最初一天有約30個任務,每個可賺50元,她亦一度獲銀行轉帳2000元。之後騙徒以她操作錯誤又或網絡受攻擊為由,要求她付款修復數據,整個團隊方可再領薪金。
其間,騙徒又出動同謀充當「閨密」游說陳女士,她為彌補「過失」,10多天內分24次以櫃員機及轉數快轉款到多個本地銀行戶口,合共230萬元,至銀行察覺異常才揭發。她說被要求付款當刻焦慮不安,甚至想過輕生,但不想家人擔心,故沒向人透露。警察心理學家胡展鵬稱,騙徒往往利用事主自責等負面情緒,令事主疏遠身邊人,呼籲市民多關心身邊人,若對方不幸受騙應多諒解。
網遊求職受害者最小12歲 代練變付錢
除透過WhatsApp,警方首5個月亦錄得7宗經網上遊戲信息功能接觸事主的求職騙案,事主最小12歲。今年4月,有騙徒以2000元酬勞聘請12歲事主代練遊戲角色,事主其後在假冒的出糧平台收款時被要求先付款「解凍口」,遂以支付寶轉款至一本地銀行口,損失1200元。
警務處網罪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許綺惠稱,網上求職騙案目標群體分散,事主年齡分佈廣泛,最多是31至40歲(25%),其次是21至30歲(24.7%)。此類騙案最普遍在WhatsApp進行,佔60%,其次是Telegram佔22%。計及網上求職騙案,警方首5個月錄得科技罪案逾1.3萬宗,損失金額25億元。
「防騙視伏器」將大更新
許綺惠說,去年12月起網罪科「可疑帳號警示」已擴展到本地銀行和轉數快交易,如收款方曾遭舉報,會主動向付款方發警示。她預告今年10月前「防騙視伏器」網站和手機程式會再有大更新,籲市民遇可疑信息應善用以查核網址、電話號碼、銀行戶口號碼的詐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