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放大
 

[昔日明報]

 
副刊
 怎樣使用膠布最有效?

Lead:日常弄損小指頭,貼塊膠布很方便,然而,這個看來普遍至極的動作,當中也有不少學問,我們以為用得其所,但實情又如何呢?隨荍{間的膠布種類愈來愈多,形狀、類別千奇百怪,揀選時可能令人摸不蚗Y腦,然而,萬變不離其宗,膠布最終目的在於保護傷口,如有額外「功能」附送,就是視乎實際需要吧。

01 傷口深宜貼膠布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H助理教授陳俊彥指,一般來說,如傷口較深、受傷位置於手腳或需經常接觸水分、周邊環境,即使患處小於1厘米,都要需要用膠布來保護,以防細菌性感染。若然流血量較多,加上傷口的開合位很大,或需送院作縫針治理。部分位置如大腿、臀部肌膚較鬆弛,不會對傷口造成太大拉力,經清洗及消毒後,不貼膠布亦可。反之,皮膚較繃緊部位如腳跟,傷口容易開合,貼膠布可加快癒合。

02 貼膠布前先洗傷口

皮膚有損傷時,涉及傷口護理,故貼膠布前建議先處理傷口。首先是止血,可用消毒紗布,用拇指直接按於傷口上,按壓約五至十分鐘,然後,可以棉布沾上消毒藥水,以打圈方式從傷口中心洗至外圍皮膚;其後,可用生理鹽水、白開水或蒸餾水,沖洗傷口。最後,檢查傷口有否外物,如泥土,沙石或玻璃碎等,如有的話應立即求醫。

一般膠布可防水,然而,水是很好的溶劑,外在環境的化學物質、身體汗水、油脂經水溶化後,可能會刺激傷口致痛,每天洗澡後更換新膠布,可確保傷口乾爽及清潔。

03 部分人對膠質過敏

陳俊彥提醒,雖然大部分膠布均很安全,但少數人可能對膠布的塑膠物料敏感,令膠布邊位皮膚出現紅腫、痕痛,甚至起水泡等情況。透過皮膚測試,可得悉自己對哪種塑膠物質過敏。要注意的是,噴劑質料均含膠質,也有機會致敏。另有些人也許會對抗生素敏感,使用含消毒成分的膠布時,要注意其藥用成分。

04 棉布需完全覆蓋患處

大部分市面的透明防水膠布,中間位置都附有一塊無藥性成分的棉布或紗布,不具黏力,用以蓋荈豸f,也有部分棉布含有氧化劑、抗生素等消毒劑,以紓緩傷口發炎。使用時,最重要是棉布能夠整整蓋荈豸f,要是貼得不妥當,讓周邊具黏力的膠質觸及傷口,除掉時會很痛,亦可能刺激傷口,增加拉扯撕裂情況。

05 止痛、防感染、加快癒合

市面常用膠布功能如下:

止痛:皮膚表皮用來保護外在皮膚,很多神經線都會分佈於真皮層,假如表皮層甚至真皮層受損,觸及神經線便會致痛。止痛是膠布最重要的功用之一,同時避免外來刺激直接觸及傷口。

減少感染︰皮膚可保護細胞免受外來細菌侵襲,如表皮有損傷,猶如把門打開,令細菌容易入侵,一旦細菌走入充滿血管的真皮層,輕則令傷口發炎、流膿,延緩康復時間;情況嚴重者,細菌隨真皮層的血管走到其他器官,可引致敗血症。

癒合更佳︰膠布具有一定的彈性、壓力,有助固定傷口位置,讓新生細胞生長、復元,換言之,傷口癒合情況亦會較理想及美觀。若傷口經常開合,有機會引致細菌性發炎,除了減慢康復速度外,更可能令傷口結疤。膠布的輕微壓力,某程度上有助輕微止血。

06 噴劑藥物易脫掉

除傳統膠布外,市面上也有不少噴霧、塗劑的膠布種類,大部分含消毒成分,使用後毋須再洗傷口,方便細小傷患或緊急情況使用。以噴霧為例,噴在傷口上,它會凝結成一層薄薄類似塑膠的物料,黏於傷口表面,防水、防菌,但止痛功能未必及傳統膠布。然而,噴霧形成的保護膜何時脫掉沒有保證,平日多磨擦的部位如手部、足部、膝蓋及關節位等均不建議使用,這些位置採用傳統膠布的保護性更高。

07 具消毒成分的膠布,有需要嗎?

坊間雖有很多具特別敷料或消毒劑成分的膠布,其實作用大同小異,不一定需要使用,始終,膠布的主要功用在於保護,並非消毒。況且,膠布的消毒成分,劑量一般不會太強烈。因此,最重要是做好傷口護理,建議每天更換膠布時亦清洗傷口一趟,如此才會癒合得更好。

Tegaderm乃醫護者最常用的膠布類別,坊間常用於中央附加敷墊或棉布,周圍乃防水膠質物料。

噴劑型膠布的成效,需視乎噴射時濃度是否足夠,距離是否適中,應按指示進行,每天或需多次補噴。

港大內科學系臨H助理教授陳俊彥提醒,貼膠布前應先清洗及消毒傷口,如傷口很深,應尋求醫護協助,或需縫針治理。

撰文︰梁雁齊

攝影︰徐子豪

---------------------------------------------------------------

驗血檢查

早察患情緒病風險

不少港人每日承受工作、感情或家庭壓力,產生情緒問題絕不罕見。如不想受壞情緒影響而傷害自己或他人,即需及早確診和接受治療。

傳統上要確診精神分裂症或其他嚴重情緒病,主要依賴臨H心理學家或精神科

醫生的臨H診斷,從患者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等作出評估,因此,往往需待患者病發或出現病徵後才可發現。如何能用較簡便

的方法,及早察覺出現情緒病的風險?

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研究人員發現,或可透過驗血來評估患上嚴重情緒病的風險,以便及早令患者得到適當的治療。不少研究證實,嚴重情緒病患者如能在病發前或病發初期開始接受治療,有助減少症狀的嚴重程度。

研究人員收集了三十二組高風險患者及對照組人士的血液樣本,經過多次分析比對後,發現高風險人士的十五項血液成分指標,包括異常炎症反應、氧化壓力、代謝和激素狀況等,均與對照組樣本有異。專家正致力尋找高風險人士血液內的其他異常指標,希望有助進一步提高驗血斷症的準確性。

負責研究的學者指出,雖然血液測試暫時仍未能用於臨H上,但研究結果已表明,只要進一步研究和分析,配合如影像診斷等其他檢查,將有助及早評估出精神分裂症等嚴重情緒病的風險,讓患者盡早接受適當治療,防止病情惡化及減輕對身心的傷害。

撰文:黃智豪

圖片:getty images

--------------------------------------------------------------

暈眩急救法

你我也或許試過因休息不足、站立時間過久或忘記吃早餐時,感到天旋地轉、眼前一黑而暈倒。患者在暈眩時如得到適當的照顧,自可稍事休息便可恢復正常;相反,若處理不當,則可增加受傷的風險。

聖約翰救傷隊講師陳嘉渝指出,暈眩是指患者因腦部血液供應突然減少而引起的短暫人事不省。常見成因不外乎為過度疲勞、情緒激動、久站以致腦部血流不足、驚慌、疼痛或飢餓等。身體虛弱者、長者、小童或長期病患,外出時應由照顧者陪同,並定時補充水分,一般每步行二十分鐘,即需在有遮蔭地方休息五分鐘,以恢復體力。

一旦身邊人出現暈眩,應先了解其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如是者則需報警求助。如單純因腦部短暫缺乏血液供應所致,應先為患者鬆開衣衫袖口和除下飾物,以確保其呼吸和血流暢順。之後照顧者可輔助患者保持適當坐姿或躺姿,以增加其腦部血流,以便盡快回復清醒。

暈眩處理步驟

檢查

患者暈倒後,照顧者應用食指及中指按於其頸側兩旁,檢查動脈脈搏。若仍有脈搏,可將患者放置復原臥式,如已沒有呼吸脈搏,需立即進行心肺復甦法,並致電報警求助。

墊腳

一般暈眩處理,先讓患者平躺後手腳自然伸直,解鬆頸部束縛衣物後,用物件將其雙腳墊高二十至三十厘米,以便腳部血液回流至頭部,有助患者恢復知覺。

平躺

若患者人事不省,但脊椎四肢無受傷的情況下,可採用復原臥式,防止傷者舌頭後墮,減少造成哽塞的機會。先將患者較近急救員的上臂橫放,屈曲成直角後掌心向上。另一隻手臂置於胸前,手掌緊貼臉上,再將其中一隻大腿屈曲成直角。

側臥

接荂A將由平躺轉身為側躺,將屈曲大腿向內轉動,平放地上。本來放於胸前的手臂輕微屈曲,將手掌置於臉龐下,此姿勢有助患者呼吸暢順,即使嘔吐,也可讓嘔吐物吐出來,避免倒流入氣管。

撰文:黃智豪

攝影:鄭樂天

--------------------------------------------

 
 
今日相關新聞
怎樣使用膠布最有效?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