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時事點對點﹕物價高 港旅業競爭力遜星日
知識增益﹕港難靠「鬥平」 需多元發展
時事點對點﹕聯合國6官方語言 中文被忽視
知識增益﹕英語「政治中立」 地位未可撼動
時事點對點﹕川震災民心理重建 困難重重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知識增益﹕移民第二代 國民身分認同減退

【明報專訊】Alan Mak在英國出生,是典型的BBC(British-Born Chinese),他坦承自己與中國文化淵源不深,更直言沒有中文名字,淡化其華裔身分。張敬龍由於在青少年階段才移居英國,對自己成長的香港仍有關心,與Alan Mak在國民身分認同中明顯有不同表現。

移民第二代在外國出生和成長,在整體身分認同方面,會讓他們認為自己是華裔外國人,並受兩種文化影響,具有雙重認同的特徵。以Alan Mak為例,雖然他是華人,但他堅持自己沒有中文名字、只有洋名和其中國姓氏,可視之為「多元文化身分」顯示的一種。

兩種特殊身分 更能建立自我價值

中國學者李其榮、姚照豐在〈美國華人新移民第二代及其身份認同〉一文指出,華人移民第二代大多擁有高的職業成就、家庭重視教育、並使用雙語(即在家講中文、在校講英語)。然而,隨年紀愈大,移民第二代融入當地文化愈好,講母語的機會也愈來愈少,令他們的文化歸屬感變差,認為自己在兩種文化中遊走。

不過,文中指出,雖然移民第二代對其「根」的身分愈來愈淡薄,但無礙他們發展獨特的多元身分,有在美國成長的華人新移民第二代認為,ABC(American-Born Chinese)的身分讓他同時擁有美國和華裔兩種特殊身分,令他在多元文化中更能建立自我價值,無必要迎合社會而強行「選擇」一個身分。

而像張敬龍在青少年時期才移民的個案,身分認同方面則有不同表現。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系前講師蔡昌在〈新移民論:社會學的見解〉解釋,新移民面對語言溝通的障礙,生活方式、習慣、價值觀等的差異,會經歷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當他們漸漸融入新文化,找到自己的出路,便能建立個人身分認同。

蔡昌特別指出在華人移民中,特別容易有「失根、尋根、重根」的身分追尋過程。即使移民外地,安居樂業,仍然會「尋根問祖」,追尋及保持某種中華民族的文化意識。但如Alan Mak這種移民第二代,因為長期「失根」,就會出現「再生重根」的情G。

■相關概念

移民(immigrant)

多元身分(multiple identities)

國民身分認同(national identity)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指出及解釋Alan Mak對華裔身分的認同感低落的原因。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如何能加強移民第二代對祖國的「國民身分認同感」?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關於Alan Mak的醜聞與風波〉,《明報》國際評論,郭濟士,2015.05.11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點對點.英華裔議員:從不用中文名
知識增益﹕移民第二代 國民身分認同減退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