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後巷經濟風情可復興
溫市府擬破例放寬金菊園重建限制
【明報專訊】早前遭火災焚毀的華埠老字號食肆「金菊園」申請重建,本來受到上世紀的市政條例規限而出現阻力,但在日前的一個華埠規劃會議上取得進展,市府願以靈活手法放寬限制,容許在後巷加設食客用餐區。假若成事,可能成為復興華埠「後巷經濟」的一項突破。溫哥華市議員也承諾盡快審批。新「金菊園」有望在明年開張經營。
有36年歷史的食肆「金菊園」今年4月21日維修屋頂時起火焚毀。其後業主一直爭取重建,希望讓「金菊園」再次營業。
但申請重建卻一直面對一個大障礙。「金菊園」的一層樓宇建築規劃來自上一個世紀的20、30年代。當時建築附例沒有規定在後巷預留停車位以及上落貨區(Loading Bay)。但新例卻有此要求。
這種「新規矩」一度使業主大感頭疼,因為店舖地皮僅為25呎乘120呎,本身已經窄小。假若再在店後加設停車與上落貨車位,新舖的營業面積難免大減。業主Susanna Ng(圖三)憂慮經營難以為繼,「都唔使做」。
新構思﹕前後都是餐廳
她透露,「金菊園」的重建申請最近取得突破。本周初在華埠歷史地區規劃委員會(Chinatown Historic Area Planning Committee)上取得共識,市府願意放寬上落貨及停車車位的規定,條件是在後巷加設用餐區,即是在後巷加設招待食客的平台(patio)。假若成事,新的「金菊園」前面是餐廳,後面也是餐廳。
原來市府在數年前已經有構思,要讓華埠的後巷恢復從前的熱鬧景象。華埠多年前的店舖在前街後巷同時營業,同樣招待客人。後巷的熱鬧程度並不遜於前街。
據悉,市府希望通過「金菊園」作為先例,在振興華埠的「後巷經濟」上取得突破。況且「金菊園」的位置距離華埠停車場並不遠,並不缺乏停車位。
有份出席該次委員會會議的市議員鄭文宇表示,他也是「金菊園」的常客,很懷念該店的咖喱雞及牛腩。他已經敦促市府職員,盡快辦妥「金菊園」重建的申請。
溫哥華市府不少樓宇審批程序最近愈來愈繁複,被批評往往一拖再拖,甚至要花兩、三年才能通過審批。
鄭文宇促市府職員勿拖延
鄭文宇指出,「金菊園」的重建不會耗費這麼多時間。他指出有關申請比較簡單,只是在同一地點維持原先用途,重建一家餐廳。為此,他已不斷敦促市府職員,不得拖延。
Susanna Ng表示,有關開發許可證(Development Permit)的申請已經呈交。獲得批准後,再需要申請建築許可證(Building Permit)。但為了加快審批步伐,她同時進行兩個步驟,「建築許可證」申請亦已在草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