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埵瘨﹛R人塑建築 建築也塑人

[2015.09.30] 發表
註冊建築師(則師)陳翠兒 - 1980年代香港大學建築學系畢業,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碩士,後開設私人建築事務所。現任香港建築中心主席,致力以推廣建築藝術服務社群。(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香港建築中心定期舉辦本地或海外公眾建築導賞團,細說建築背後故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建築先修班中,學員會參加建築講座及參觀則樓,亦會製作模型,以更深入認識這學科。(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我們常常處身建築之中,在香港建築中心主席陳翠兒的眼中,建築可不止是建築「物」般簡單。她引用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一句:"We shape our buildings, and afterwards our buildings shape us."(我們塑造建築物,建築物也在塑造我們。)說建築是為人增值的方法,且聽她娓娓道來。

要突破 就要跳出框框

陳翠兒1980年代於香港大學建築系畢業,正值我城建築業蓬勃發展的年代,第一份工作是建造墳場內骨灰龕大樓。初生之犢在為亡人而設的建築進進出出,卻為她帶來對建築以至人生的不同感悟,「它是為亡者而建,也是為在生的人而建」。

陳翠兒最終運用了充滿生命氣息的綠化園林設計,以小船喻人生歷程,令逝者長眠於寧靜美好的環境,生者在拜祭時也可得到啟發。工作期間,她看見墓碑上有不少年輕臉孔,白髮而終並非必然,令她更多思考生命的意義。

建築工程 也可療癒心靈

建築是一門藝術,要有突破就要跳出框框。陳翠兒工作4年後赴美念碩士,回港後加入大公司,1999年自立門戶,想以一己之長服務社會,並開始與非牟利機構合作,例如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風雨蘭」。建築師不止設計舒適的空間,「還要令服務使用者得到一點溫暖、一點快樂、一點啟發,這是我們很想做到的」。她認為「意念」是空間的基礎,所以要先了解她們的需要,最後以「蝴蝶蛻變」為主題,在牆上設置只有半邊的蝴蝶,引起好奇,再引導她們以身體拼湊出蝴蝶的另一半,希望以「破繭而出」的概念寓意「走出陰霾」。這是建築工程,也是心靈工程。

以人為本 為設計增值

「建築不止是設計一幢建築物,而是關乎整個地區甚至社會的面貌,也是以人為本、為人增值的方法。」以華富h為例,社區的獨特面貌會帶來歸屬感,增加了價值。陳翠兒表示,當時的設計師代入家庭主婦的角色,設計出不怕陰晴不定、滿足生活所需的小社區,近海的大廈較矮,令更多住戶可享海景,「華富h居民覺得那堶楔籉n,會有一種identity(身分),並以此自豪」。

近年陳翠兒茪O推廣建築價值,曾在帶領香港機場的導賞團期間,驚悉兩名中學生從未乘坐飛機,她慨嘆:「現在社會整體富裕了,但仍有很多需要幫助的基層學生。」她希望建築背後的故事可啟發學生興趣及拓闊視野,彌補不足。

有中學生在另一活動後說:「人活在建築之中,但其實是建築活在我們之中。」建築結合故事,才會在人的心底留下一個有生命、「活」的形象,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大家都懂得欣賞建築,整個城市的建築也會更加美觀,不會只聯想到『幾錢一呎?』。」

■入行要求﹕膽大心細兼捱得

建築系學生予人的印象是刻苦、經常通宵製作模型。陳翠兒說,念建築的人要「捱得」,而且「膽大心細」:「膽要夠大,有宏觀看法;心要夠細,微觀各細節,還要適應變化,靈活變通,喜歡解決問題。」建築涉獵廣泛,文理兼及,由地質、氣候、結構到文化、歷史、視覺藝術等都與建築有關,需要廣泛閱讀。可會擔心嚇怕有興趣入讀的學生?她說:「只要有信心,認清自己的特質就可以了。」

■建築入門——大學先修班

日期:10月31日及11月1日(星期六及日)

時間:早上9時15分至下午5時

名額:50(額滿即止)

內容概要:參觀大學、則樓、製作模型、專題講座等

詳情:facebook.com/events/496815137162460

查詢:2805 7146或電郵至info@archicentre.hk

截止報名:10月16日(星期五)

文:鄒靖儀

圖:鄒靖儀、受訪者提供

《語文同樂 139期》

更多教育
字詞漫談﹕「國」家中間是什麼?
【明報專訊】明天是「十一」國慶,什麼是「國」?「國」家中間應當是什麼? 原來國字可以從唐朝武則天談起。 1.武則天﹕武、八方 ... 詳情
視覺.語.藝術﹕認「色」語言
【明報專訊】你在餐廳用膳,燈突然熄掉。看一看手表,你發現差不多打烊,應該是店員下逐客令吧,但他沒有開口,你是怎樣知道他希望你離開?生活中除了... 詳情
明德成語﹕先斬後奏 與牆的前世今生
【明報專訊】中西區般咸道四棵生於石牆的百年老榕樹,突然被路政署夤夜斬去,事前沒知會發展局樹木管理專家小組。專家和般咸道的街坊,在路政署動工後... 詳情
名家臉書﹕曹植
【明報專訊】■曹植 - 個人資料(圖) ■懷 - 《說文解字》:念思也。 ■做一做 1.下面古文中的「懷」字屬於哪個詞性?... 詳情
【明報專訊】發夢,是每個人每天都會經歷的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夢中經歷過的事都是虛無縹緲;但對我來說最真實的,倒是夢中的一切。我活在夢中。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