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李澤恩(左)和胡嘉麟(右)因集郵相識,愛屋及烏涉獵郵政歷史,至2004年創辦香港歷史研究社,除了研究郵政,也關注舊路牌等,在主流歷史的旁枝塈銢G事。兩人的新書《漫談香港郵筒》蒐集英殖時期至今郵筒的演變和故事,暫只於小書店有售。圖為中環皇后像廣場外本港現役唯一鑲有蘇格蘭王冠徽號的郵筒。(李紹昌攝)
放大
 
兩名作者為研究郵政史,收集不少珍貴歷史圖片。新書封面照片為當年上環船政廳外拍攝,本港首個柱型郵筒也被攝入鏡(紅色為後期所加)。
放大
 
山頂爐峰峽的郵筒在1892年啟用,屬本港首批維多利亞幼圓柱型郵筒之一,其後換成伊利沙伯二世幼圓柱型(圖),並使用至今。(受訪者提供)
放大
 

其他新聞
港大研究﹕植物固醇降壞膽固醇
藥劑師工會擬靜坐 爭入藥劑小組
學護多注嗎啡 高永文﹕人為錯誤
內地人員西九站執法 袁國強:無法避免
乳鴿點菜櫃 見證龍華酒店盛衰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外遊度蜜月 不忘尋郵筒 郵票迷著書 述港郵筒身世

【明報專訊】為睹特色郵筒風采,集郵愛好者李澤恩連與新婚妻子度蜜月,也要去一趟馬來西亞檳城,尋找英殖時期「遺珠」。其實英式郵筒不必外求,香港尚存數十個,各有故事,山頂爐峰峽的郵筒就在同一位置屹立百年;皇后像廣場外的郵筒更離奇地鑲有蘇格蘭王冠。早前醞釀剷除郵筒上的王室徽號,李直言反感,斥為政治因素放棄本土歷史。他與志同道合好友胡嘉麟自資推出新書《漫談香港郵筒》,整理十多年來搜集的珍貴歷史圖片和史料,呈現英式郵筒與香港一同經歷的變遷,細說風雨。

明報記者 袁樂婷

流連圖書館研郵政史

李澤恩和胡嘉麟因集郵而認識,其後愛屋及烏涉獵郵政歷史,1997年回歸前後開始拍攝郵筒,當時郵筒漸換裝,由紅變綠。李醉心研究郵政史,尤其最近數年,曾連日在圖書館和檔案處「打躉」,至「響鐘」清場才捨得離開。他說,最初要用「微縮膠卷(microfilm)」逐頁舊報紙查看,現在很多資料已有電子版,包括戰前憲報,翻查歷史相對方便。為興趣廢寢忘餐,他笑言「沉迷鰲N不能自拔」,太太也無奈接受。

為興趣廢寢忘餐妻無奈接受

兩名好友與郵筒各有淵源,胡嘉麟鍾情中環皇后像廣場外的橢圓柱型郵筒,為本港現役唯一同款郵筒,獨特之處在於郵筒上鑲有蘇格蘭王冠。這款式緣起於王室風波,本應只在蘇格蘭地區使用,卻不知為何在1970年代「流落」香港。

李澤恩則對觀塘老家附近的伊利沙伯二世郵筒最有感情,「以前每朝麜\隔籬等校巴,由細睇到佢大」。不過,他們盡量不在書中投放個人感情,專注蚞斥有故事的郵筒。

郵政服務於1841年英國接管港島時已有,其後設驛務署(郵政部門前身),為本港首批公營機構。至1878年引入首個柱型郵筒,設於上環文咸街。除了愛德華八世,英殖時期其餘君主的徽號均曾現身本港郵筒,現役仍有逾50個,包括佐治五世、佐治六世及伊利沙伯二世,退役者部分由香港郵政收藏。

山頂爐峰峽郵筒沿用百年

山頂爐峰峽的郵筒在1892年啟用,屬本港首批維多利亞幼圓柱型郵筒之一。據兩人考證,1970年代山頂郵政局投入服務,曾短暫撤走該郵筒,其後重新豎立的郵筒換成伊利沙伯二世幼圓柱型,使用至今。這個郵筒至少兩次受損,較嚴重一次是2013年底被貨車撞至筒帽飛脫,幸成功修復。佐治五世於1910年登基,鑲有其徽號的現役郵筒極可能有逾百年歷史。

指遮王室徽號即滅港歷史

《漫談香港郵筒》臨近面世,遇上遮蓋郵筒上王室徽號的爭議,李直言反感,認為此舉等同磨滅英殖時期的香港歷史足[,「18年前唔做,依家做,肯肯定係政治因素」。誠如兩人在書中後記寫到,地方主權更迭無可避免令一些有前宗主國特色的事物慢慢消失,但歷史是客觀事實,因任何動機而刻意淡化甚至刪除歷史,都是欲蓋彌彰。

 
 
今日相關新聞
外遊度蜜月 不忘尋郵筒 郵票迷著書 述港郵筒身世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