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近半人偏好活雞 禽流風險極低 顧問倡保留活雞 批發遷上水
【明報專訊】3年前內地供港活雞驗出H7禽流感,觸發食物及衛生局研究活雞去留,顧問報告昨揭盅,調查指47%受訪者偏好食活雞,且本港防控措施全面,風險已減至極低,而每年每公斤活禽防控開支需8元公帑,水平相對合理,因此建議毋須禁止活家禽進口或零售,但提出5項可行及有效減風險措施,除了加強零售點分隔,還建議搬遷批發市場,例如由長沙灣遷至人煙稀少的上水虎地坳,粗略估計涉款4.05億元。
每斤活雞防控成本8元
政府就研究展開兩個月諮詢,再決定活禽業最終路向。食衛局長高永文昨稱,估計搬遷家禽批發市場有一定難度,需考慮市民是否接受,現正做可行性研究,之後再諮詢區議會和居民。他指非常重視人雞分隔,尤其是在零售層面。他指有人提出用較高科技令買活雞市民不需直接或近距離接觸活禽,另可考慮能否用其他方法分隔,例如購買活雞時在顧客與活雞間設一個屏障。
「香港活家禽業的未來路向研究」從專家小組、活家禽業界及公眾等方面蒐集意見,包括於2015年11月至12月,以電話訪問1000名市民,發現47%偏好食鮮雞,而偏好吃鮮宰雞(即日屠宰的活雞、只須冷凍至7℃或以下)及冰鮮雞分別有6.7%及6.8%,但亦有逾三成覺得「無所謂」。另外,在784名會食鮮雞的人中,37%偏好本地雞,主要是對食物安全有信心。偏好內地雞者,主要是愛其肉質和味道,售價亦較吸引。
建議引入H7疫苗 縮雜禽存留時間
漁護署及食環署2017/18年度的防控禽流感預算開支共6,790萬元,顧問報告認為本港禽流感防控措施屬國際間最全面和嚴格之一,已將禽流感爆發風險降至極低。報告指出,現沒充分證據顯示進口活禽的禽流感風險較高,故可保留進口,而所有衛生專家支持保留本地家禽飼養業,但對零售活家禽的意見分歧。
基於近半市民偏好活雞,以及本港採取的防控措施,顧問報告建議本港保留本港活禽業,但提出5項可行措施,減低禽流感風險(見表),包括引入H7疫苗、縮短雜禽存留時間等,亦建議搬遷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減低市民接觸潛在病毒的風險。若遷至上水虎地坳,粗略估計涉款4.05億元
倘遷虎地坳 料花4億
本地活家禽批發商商會會長連德興不贊成搬家禽批發市場,因長沙灣現址方便分流,又認為政府應等待內地活禽檢測結果及確認沒感染病毒才送到批發市場,免本地活雞受感染。活家禽批發商商會會長徐名團亦認為虎地坳交通不便,增加運輸成本,不贊成搬遷。
業界料每隻雞貴數元
港九雞鴨行職業公會副主席、牛池灣雞販馬平龍則認為「無所謂」,但批發市場遷至虎地坳,預料運輸成本會由現時每籠(約15隻雞)25元增加約一倍,屆時每隻雞成本或會貴數元。新界養雞同業會監事長李良驥亦認為搬遷對雞農影響不大,但對零售業影響較大,若零售商、批發商會發起聯合行動抗議,雞農亦會考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