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9
    星期二

身體畸形恐懼症

[2021.10.19] 發表

「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BDD,又稱body dysmorphia)是一個影響心理健康的疾病,患者會因為擔憂外表的缺陷和瑕疵而花上很多時間,但其他人卻未必能察覺到這些「缺陷或瑕疵」。任何年齡的人都會患上身體畸形恐懼症,但最常見於青少年,男女都會受到影響。

身體畸形恐懼症的徵狀包括:

(一)經常過分擔憂身體特定的部位(尤其是面部);

(二)花很多時間比較自己與別人的容貌;

(三)經常照鏡、或完全避免照鏡;

(四)花時間和精力試圖掩飾缺陷和瑕疵:例如花很多時間梳頭、塗上化妝品或揀選衣服等;

(五)經常磨皮、試圖將皮膚磨平等。

身體畸形恐懼症會嚴重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工作、社交生活和人際關係等,甚至會導致抑鬱、自殘和自殺的念頭等。

身體畸形恐懼症的病因不明,但與以下的情況有關連,包括:

(一)遺傳基因:家人有以下的疾病會增加個人患上身體畸形恐懼症的風險,包括身體畸形恐懼症、強迫症或抑鬱等;

(二)腦內化學失調;

(三)過去的創傷經歷:例如在兒時曾遭受被取笑、欺凌或虐待等;

(四)其他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強迫症、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進食障礙等。

懷疑自己患上身體畸形恐懼症的人應盡快求醫,因為徵狀不會自行消失,得不到及時和適當的治療會令病情惡化。這是一種疾病,所以不需感覺羞愧或尷尬。

家庭醫生會仔細查詢徵狀和對生活的影響,尤其是會否傷害自己的念頭和行動,家庭醫生會施以適當的治療,或轉介精神科專科醫生作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在接受及時和適當的治療後,身體畸形恐懼症的徵狀都會改善,治療的方法包括:

(一)認知行為治療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簡稱CBT)

認知行為治療法幫助患者改變他們思考和行為的方式,幫助患者認識引發徵狀的事物和環境、並教導不同的應對思考和行為,患者與治療師制定治療的目標,共同合作達到這個目標。通常,治療包括使用「暴露與反應預防」(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簡稱ERP)的治療方法,讓患者逐漸面對會引起徵狀的事物和環境,然後治療師會幫助患者尋找其他應對的方法,使能面對這些環境而不會再出現徵狀。

(二)藥物治療法

通常是使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簡稱SSRIs),這屬抗抑鬱藥物之一,患者可能需要服用藥物達十二週之久才見療效,若藥物有效,患者需要服用藥物多個月來改善徵狀和預防復發,藥物可能會導致一些副作用,但通常會在服藥幾個星期後減退。

若徵狀已消失達六至十二個月,醫生會建議停藥,應慢慢將藥量減少,確保徵狀不會復發,及預防因停藥而引起的副作用:戒斷徵狀(withdrawal symptoms),例如焦慮等。

文﹕郭詠觀醫生(Dr. Jason Kwok)

更多 健康醫事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