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罕斬件環評 填海涉維港未提邊界
【明報專訊】土拓署昨日提交「明日大嶼」環評研究工程項目簡介,文件展示「填海水域範圍」,但交椅洲人工島實際填海邊界則未有提及,亦未交代人工島規劃佈局,更罕有斬件為3部分提交。有環團批評明日大嶼計劃缺乏基本資料,難分析工程對環境累積影響,連諮詢目的都做不到,質疑政府只為求倉卒上馬。明日大嶼將於交椅洲填海約1000公頃,須按法例評估環境影響及諮詢公眾。文件交代擬建3組共14公里、包括興建海底隧道、高架橋等道路,連接港島西、人工島至大嶼山東北及竹篙灣,政府承認連接路在港島茬兜I,涉及在維港臨時或永久填海。
政府2018年提出在交椅洲填海1000公頃的「明日大嶼」計劃,去年底獲立法會批出前期工程研究撥款,當局今年6月批出其中一份顧問研究合約予奧雅納(ARUP),目前正展開顧問研究,預需時42個月完成。
填海千頃 料2026年展開
展開顧問研究期間,土拓署昨日同時提交明日大嶼環評研究工程項目簡介,分「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交椅洲人工島發展」及「香港島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3部分,稱總填海面積1000公頃,料提供約15萬至26萬伙住宅,居住約40萬至70萬人。政府稱視乎法定程序,填海工程暫定2026/27年度展開,首階段填海暫定2029/30年度完成,目標首批2033/34年度入伙,並稱填海工程將分數階段進行,首批人口入伙後仍繼續填海。
建14公里路 連接港島西等
不過,政府文件未交代交椅洲人工島的填海邊界,僅展示填海水域範圍,「屬暫定性質及只作指示之用」,又表示填海不會佔用現有島嶼,包括交椅洲、小交椅洲、坪洲及周公島。文件沒交代未來交椅洲人工島初步規劃佈局,除了設住宅、商業大樓外,只交代島上「可能涉及的基建設施及土地用途」包括鐵路系統及車廠、污水處理廠、區域供冷系統、海水化淡廠、防波堤、海底供水及污水管道、高科技能源如氫氣等的生產廠房等。
政府亦在文件上交代將建一條「香港島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連接港島西、交椅洲人工島至大嶼山東北及竹篙灣,涉及3組共14公里連接路;包括一段約5公里長、連接港島西與交椅洲的海底隧道。根據文件附圖,連接港島的出口接近上環林士街天橋。交椅洲人工島亦會興建一段5公里長、以海上和陸上高架橋及地底隧道建造的公路,連接至大嶼山東北;以及一段約4公里長,並以海上和陸上高架橋、地底隧道等形式建造的支路,連接至竹篙灣。
對比三跑環評列填海邊界
環團批鬼祟:現難科學分析
政府在文件承認,連接路在港島茬兜I,涉及在維港臨時或永久填海,包括興建臨時海堤和回填;而港島至交椅洲的海底隧道,由於採用沉管隧道建造,「無可避免地擾亂海H」。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政府過去大型填海計劃如機場三跑人工島,都會在文件交代初步規劃方案及填海邊界,批評明日大嶼計劃基本資料欠奉,「一拆三」做法亦前所未見,難科學地分析工程對環境的累積影響,質疑政府漠視環評,只為將計劃倉卒上馬,連諮詢目的都做不到。
她並批評,政府刻意迴避有關連接路需在維港填海,「完全是暗渡陳倉、鬼祟的做法」,違背《保護海港條例》原則,要求政府向公眾交代更多資料。
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質疑,政府目前仍未確定交椅洲人工島工程是否可行,就加快程序申請環評,質疑背後是否牽涉政商勾結,促請環保署及環諮會叫停今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