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10
    星期一

中大研究:內窺鏡鉗治上消化道出血 再出血風險降

[2023.04.10] 發表

【明報專訊】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見急症,本港每年每10萬成人約有130人發病,症狀包括吐血、血便,一般需接受內窺鏡止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以「內窺鏡鉗」替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初步治療,較現有標準治療如止血鉗或接觸性加熱裝置,於30天內進一步出血的比率低逾11個百分點。研究結果已於著名期刊《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

指成本高 不宜一刀切取代原治療

中大醫學院與來自本港、內地和澳洲的研究人員招募190名病人,均經內窺鏡檢查發現上消化道「非靜脈曲張性持續出血」或尚未出血但血管明顯,隨機分配其中97人接受現有標準治療,其餘93人以內窺鏡鉗治療,發現14名接受標準治療的病人在30天內進一步出血,比率為14.6%,接受內窺鏡鉗治療則有3人再出血,比率僅3.2%。

研究指出,現有標準治療失敗率近10%,若病人接受治療後進一步出血,會增加死亡風險。至於內窺鏡鉗治療,研究指是透過內窺鏡末端形狀記憶(memory-shaped)鉗子夾住出血血管,並可穩妥留在消化道內,以防鉗子移位致再出血。

研究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兼姚連生外科講座教授劉潤皇稱,內窺鏡鉗成本高,且治療過程較長,負責操作的醫生亦須於手術前接受特別培訓,建議內窺鏡鉗治療不宜取代現有標準治療,而是用於未必適合接受標準治療的病人。

更多港聞
抗爭傳統派角力 導火線否決財案 另立「墨落」公開協議憂犯法 區:無法左右感內疚
【明報專訊】不同光譜的民主派參與戴耀廷和區諾軒(圖)等組織的初選,共47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首名控方證人區諾軒憶述和戴耀廷先接觸多名民... 詳情
【明報專訊】由2020年3月始,區諾軒與戴耀廷就「35+」計劃召開多場協調會議,參選人最初主要商討DQ後採取的替補機制,區透露有參選人僅關注... 詳情
保護兒童會全員受訓完畢 設專員助所屬單位決策
【明報專訊】香港保護兒童會在童樂居虐兒案後推行改革,其中去年底制定守護兒童政策,提供清晰行事標準和處理程序,涵蓋所有服務單位,今年初全體員工... 詳情
八鄉車廠太陽能系統冠全港 港鐵5設施年內陸續安裝
【明報專訊】政府提出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港鐵近年在鐵路設施及物業加裝太陽能板,支持使用可再生能源,減低碳足印。港鐵轄下5個設施今年內... 詳情
失控私家車撞Tesla 兩童受驚送院
【明報專訊】52歲姓廖男司機,昨早11時許駕駛私家車沿何文田窩打老道天橋落斜往尖沙嘴方向行駛,至公主道近常盛街公園對開彎位時,疑天雨路滑失控...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