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6.22
    星期四

乏安全認證炒「吹哨人」 深潛公司爭議多

[2023.06.22] 發表

出事潛水器所屬的「海洋之門(OceanGate)探險公司」爭議愈揭愈多,包括潛水器並沒獲業界驗證,公司以往亦曾多次接獲專家質疑潛水器安全性,但公司選擇漠視,更將「吹哨」的員工撤職。此外,在潛水器失聯達8小時後美國海岸防衛隊才接獲通知,公司被質疑延遲通報,延誤救人時機。

《紐約時報》周二(20日)報道,在「鐵達尼」號殘骸所在的近3800米深海,每平方吋水壓高達3噸,因此潛水器須具抗高壓能力,很多具規模的潛艇公司,都會為旗下潛艇作大量測試,並取得相應水深的證書和評級。不過,私人潛水器與軍方或其他政府機構潛艇不同,並不受任何政府或跨政府組織監管,特別是當潛水器在公海運作。

出事的「泰坦」號潛水器採用大膽創新設計,包括採用碳纖維和鈦金屬混合,較傳統主要用鋼或鈦金屬所造的潛水器設計不同,公司網頁稱這設計大大降低潛水器重量,令運輸和運作成本得以減少。

報道引述曾兩次乘坐潛水器探索「鐵達尼」號的退役海軍潛水員麥克拉倫(Alfred S. McLaren)說,「泰坦」號船身採用不同物料製造,其結構令人擔心,原因是兩種物料擴張和壓縮的程度不同,難以確保防水性。

辯稱安全認證窒礙創新

公司辯稱,正因「泰坦」號設計嶄新,因此才沒像其他潛水器般獲發安全證明,強調大多海事意外涉操作錯誤,而非機件故障。不過,麥克拉倫稱,「泰坦」號採用尖端技術,就更需認證其安全性,報道亦引述深海潛航專家稱,沒取認證只顯示該公司是在「偷雞」。

除了淡化認證權威,「海洋之門」亦多次漠視安全警告。在2018年1月,當公司工程團隊準備將「泰坦」號轉交新團隊測試安全之際,海事運作總監洛赫里奇(David Lochridge)先後以口頭和書面向公司高層發警告,指「泰坦」號須作更多測試,強調它到達極深海域時有可能對乘客造成危險。兩個月後,公司再接獲30多名業界領袖、深海探索專家等撰寫的聯署警告信,指公司就「泰坦」號放棄傳統評估的「試驗性」做法可能導致災難。公司回應稱業界要求認證的工業標準窒礙創新。公司隨後將洛赫里奇撤職,同年更入稟法庭控告他將公司機密資料外泄,後者則指公司非法解僱,雙方後來庭外和解。

潛水器抗壓性厚度成疑

與洛赫里奇同期在公司工作的一名匿名者亦向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透露,他當時已對「泰坦」號的碳纖維外殼的5吋厚度感憂慮,稱公司工程師本來預計外殼會厚7吋。他稱公司內部不同員工和合約商都曾提出憂慮,但總裁拉什(Stockton Rush)每次開會都極力淡化,甚至炒掉質疑者了事。

失聯8小時求援 恐誤救人

此外,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根據公開的資料,「泰坦」號美國東岸時間周日上午近10時失聯後約8小時,「海洋之門」才向美國海岸防衛隊求援,有耽誤救人時機之嫌。

(紐約時報/CNN/每日郵報)

更多國際要聞
《華爾街日報》(WSJ)昨天(21日)引述知情人士獨家報道,特朗普政府憑追蹤中資電訊技術公司華為、中興職員的行蹤情報,得知他們進出位於古巴的... 詳情
美國紐約市一名退休警察和兩名持「綠卡」華人,周二(20日)被裁定2016年至2019年間非法充當中國政府代理人、實行非法執法行動等罪名成立,... 詳情
英國政府去年指一對中國富有夫婦涉嫌為中國共產黨向英國政客捐款,下令禁止他們入境英國。 事件細節因兩人向法庭就有關禁令要求延長上訴期限期...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