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四號多份圖則 水密艙壁描述不一 船廠證人認有衝突
【明報專訊】2012年南丫海難39死,死因研訊昨踏入第五日。庭上展示「南丫四號」向海事處呈交的多份圖則,有圖則顯示舵機房及油箱房之間設有水密艙壁,但在另一份圖則,艙壁位置標示為通道口。財利船廠維修部時任主管作供時承認,圖則描述有衝突,強調圖則無講明艙壁須防水,未必裝有「水密門」。另外,研訊首次探討「海泰號」船頭包有金屬片。維修部主管不記得何時加裝鋼片,亦不清楚是否經海事處批准。
海泰號船頭加鋼片 證人忘記何時裝
南丫四號由財利船廠建造,海泰號則由財利轄下的珠海斗門船廠建造。財利維修部時任主管羅炳生昨日作供,他於2000年短暫任職工程部,負責繪製船電器圖則,其後主力保養工作,2008年起參與海泰號年檢維修。
代表海事處的大律師徐穎文展示多份南丫四號圖則,觸及「消失的水密門」爭議。其中在剖面及艙壁圖,舵機房及油箱房之間的艙壁標示為「access opening」。羅炳生稱,這代表一般通道口,「無寫明watertight(水密),無講明一定要防水」,認為南丫四號按上述圖則製造。
同位置有圖則標示通道口 有標水密艙壁
海事處一方指出,剖面及艙壁圖的另一部分,標記同一地方為「WT BHD」,代表水密艙壁。羅炳生稱「就咁睇,兩張圖都有蠸蘇臐v,承認部分圖則表明為水密艙,部分圖則標示為通道,描述有差異。羅稱工程部經理張泉佑負責把關,確保圖則沒有不琣X之處;若張不在,便由財利董事羅愕瑩處理。
研訊另一重點是海泰號左右船頭包有金屬片,或加劇撞擊。羅稱,鋼片用途是保護船頭免被撞牷A印象中未曾維修或更換鋼片。代表海難家屬的大律師譚俊傑問,若鋼片脫落,是否需即時重裝;羅稱不必,「無(鋼片)都無問題,可以照樣行船」。
財利時任繪圖員鄺啟紀曾於1996年參與南丫四號的傾斜測試,透過移動壓載物的位置,找出船身重心及計算穩定度。鄺稱,海事處驗船督察會在場見證測試,不清楚有否帶圖則。家屬一方引述測試報告稱,1996年船空載(lightship condition)重量為48.7噸,兩年後增至63.6噸,摒除中間增加逾8噸鉛製壓載物,問為何整艘船會增重5至6噸。鄺表示不知道,他1998年已離開財利。
家屬方質疑南丫四號兩年增重逾5噸
財利時任助理工程師許森偉於2006年接手南丫四號的維修工作,並負責預約海事處驗船,包括一年檢、兩年檢和四年檢項目。家屬一方引述資料稱,南丫四號2003年僅接受一年檢和兩年檢,無接受四年檢,延至2005年才做四年檢,形容「cycle(循環)斷驉A一直錯足10年」。許承認無留意錯誤,不知道財利有否申請延遲驗船。研訊今續。
【案件編號:CCDI 1075-1113/12】
明報記者
(死因研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