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華使:關稅戰如美生病逼人服藥
指敵視中國最大錯誤 對談唯一出路
【明報專訊】中美關稅戰「休戰」90日。來港出席全球繁榮峰會的中國駐歐盟前大使吳海龍批評美國經貿問題源自自身,但美方從不願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喻美國發動全球關稅戰有如「拒絕服藥,卻堅持要他人吞藥來治其病」。
他強調,敲詐勒索無補於事,只有基於尊重平等,坐下來坦率地談,才是解決出路,並說美國應學會與日益強大的中國相處,展現尊重及對等。
祁立基:貿易戰下港難保自主
歐盟前世貿及聯合國代表、回歸前曾在港任政務官的祁立基(John Clarke,又譯克拉克)在同一活動後受訪時說,美國關稅措施不再視香港為獨立關稅區,香港經濟實力上需中國支持或庇蔭,抵抗美國,如何同時在貿易戰中保持自主,對香港有困難。
吳海龍:對美順差因中國貨優質實惠
身兼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的吳海龍致辭時說,中國對美貿易多年一直出現順差,是因中國產品質量高和實惠,是消費者及市場選擇,非中國刻意操縱。他又形容,中國一直想買美國眾多產品,但不點名說美國不肯賣才出現不對等。
他稱美國犯下最大戰略錯誤,是視中國為最大威脅而非競爭對手,並對中國快速發展感焦慮。他指出,中國無意取代美國當世界第一,即使部分範疇超越美國,並非出於競爭,而是不斷改進自身。
今年中國歐盟建交50周年,吳不點名說,部分美國的歐洲盟友在對華策略上隨美國起舞,今日歐洲與美國關係破裂,反問歐洲有何感想。他呼籲,歐洲應以更廣闊及歷史變局視角看待中國,認清到底誰才是歐洲的伙伴、誰才是對手。
祁立基則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將貿易談判視為零和博弈,形容其字典中並無公平談判一詞,只是「我贏、你輸,接受吧」。他形容,中國汲取特朗普首個任期教訓,今次強烈反擊美國關稅,是唯一可令特朗普明白的手段。歐盟與美國將展開關稅談判,祁立基分析,預計歐盟堅持要美國取消所有額外關稅,否則會反彈,並形容歐盟市場夠大,毋須在美國及中國二選一。
OpenAI前高層信港可帶領科研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員學術諮詢委員會主任楊潔勉則說,大部分歐洲人看中國或香港時,「都透過英國廣播公司、有線新聞網絡或《紐約時報》,很少人看《中國日報》或《南華早報》,更少人直接溝通」。OpenAI前市場策略主管Zack Kass則說,香港一直是聯繫東西方的角色,相信在優秀大學及人才下,可帶領科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