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生意」乏利 特朗普制俄板斧亦有限
特朗普上周還積極想參與俄烏會談充當調停人,周一就主張俄烏自己對話,甚至似想「交棒」於梵蒂岡。有線新聞網絡(CNN)認為這反映特朗普的商業頭腦認為:長期投資於一場牽涉「你寧願與之長期相處的敵人(俄羅斯)」的衝突並無意義,因此他作出抽身的選擇。評論指出,當俄方堅拒美國提出的停火和談建議,特朗普倘採取制裁對俄施壓卻可能拖累美國深陷戰事,並不符合其地緣政治對策,而現實上他能夠採用的板斧亦相當有限。
周一的「特普通話」是特朗普1月就職以來,雙方均有公開的第3次通話。一些評論指普京表達和談意向,卻無意向烏克蘭實質讓步,實為「安撫」特朗普。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昨天就直斥普京「試圖拖延時間」以繼續戰事,不少輿論亦指普京施行「拖字訣」。
特朗普介入斡旋,以解除制裁、新貿易協議、經濟投資說使俄國讓步,這無疑有助紓解俄國經濟增長放慢的窘迫,惟吸引力有限。因為那滿足不到普京開打這場戰爭的目的——普京視這場戰爭為存亡之戰,志在遏止北約東擴、重建俄國地位。因此他不惜付上慘重的人命和經濟損失,也不容輸掉戰爭。
歐洲領袖失望「震驚」
可是特朗普即使對普京「不想停戰」漸感懷疑與不耐煩,並沒有多少辦法化解。若真實施他曾威脅的對俄懲罰行動,例如對向俄買石油產品的印度、中國實施「二級制裁」,可能擴大貿易戰以外的更大摩擦。加強制裁又可能將美捲入戰事泥淖,不符其保護主義國策。
特朗普的表態令一些歐洲領袖失望。不願具名的一名歐洲官員指出,特朗普已表明不願對俄施加更多制裁,也正撤回他自己所提出的停火提案;有歐洲領袖對於特朗普不想以制裁逼迫普京感到「震驚」。
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負責北方地緣戰略的貝爾齊納(Kristine Berzina)說:「如今看來,我們又回到一個更為漫長的情勢,普京與俄軍爭取到更多時間。他為自己創造更多機會,而停火與和平解決的希望似乎愈加遙不可及。」
(紐約時報/CNN/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