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2
    星期四

活動巡禮:遊走中上環 實踐跨學科學習

[2025.05.22] 發表
林樂誠(右二)表示很喜歡與同學參與課外活動的氛圍,「平日也想與朋友一起出去玩,但大家都很忙」。
司徒明韋(右二)對中環街市翻新後的現代化感到驚訝,「雖然名為街市,但感覺更像商場,完全看不出街市的痕[」。
司徒孝珈(左四)被大館的旋轉樓梯吸引,「原來樓梯可以不是直的!」這些觀察與發現正是課堂內難以獲得的體驗。
對大部分五育中學中一學生而言,這次活動是他們首度到中上環遊覽。學生吳海杰(右一)印象最深的活動是坐電車,迎面吹來的風讓他感到格外涼爽與自在。
學生到訪灣仔「喜帖街」及和昌大押(圖)等地。
就讀中四的馬樂妍(右一)協助老師看顧中一新生,她表示對外出活動興趣不大,但這次經歷有助增強其責任感,並打破她對一眾師弟的印象:「不曾想到他們有勇氣主動尋找外籍人士交談,雖然過程不太順利。」

【明報專訊】「我第一次發現商場也可以被稱作街市!」來自五育中學中一級的學生紛紛驚嘆,這源於學校別開生面的校外學習——「遊走中上環」活動。對大部分生活圈子局限在大圍的學生而言,這次走出課室、走進香港歷史文化核心地帶的體驗,是認識自身、社區乃至整座城市的嶄新機會。

文:鍾美c

圖:鍾美c 、受訪者提供

五育中學自2009年起已開始安排中一學生參與探索社區的活動。在這次的定向活動中,學生到訪中環、上環和灣仔三區,到達指定地點觀察及記錄,並拍照作實。香港自開埠以來,約13平方公里的中西區從殖民管治時期建立成軍事要塞及行政中心,到現今成為國際金融樞紐,承載茬o座城市的發展脈搏。

「遊走中上環」活動發起人、五育中學校長馮潤儀表示,中上環是香港的重要地標,她希望生活和社交圈子大多圍繞學校所在區域的學生,能藉此次城市定向活動,更了解他們身處的地方及提高生活技能。

校長:知識非割裂 許多事物相通

五育中學公經社科主任謝偉傑強調,「遊走中上環」活動的核心在於跨學科學習,如歷史科要求學生追溯建築物的「前世今生」,從中了解歷史知識,地理科可引導學生發掘城市空間背後的社會議題,如可持續發展等,英文科則鼓勵學生以英語訪問外籍人士,亦可探討中環的寵物友善程度。馮潤儀校長說:「跨學科學習更能體現現實世界的運作,知識並非割裂的,許多事物是相通的。」該課外學習活動的設計打破傳統學科的界限,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會知識可融會貫通,以及了解現實環境的複雜程度。

高年級帶領低年級 增進學生關係

活動亦特別安排高年級師兄師姐帶隊,協助照顧中一新生。校方希望藉此增進學生的關係,讓新生日後在學習或成長上遇到疑問時,能有更多求助的渠道。中四學生馬樂妍活動後分享道:「多了一份責任感吧!要注意他們(中一生)的安全、留意有沒有人掉隊等,挺累的。」這種類似於師徒制的安排,不但增加新生的歸屬感,也讓高年級學生學習承擔與領導。

活動中學生需以英語訪問外籍人士,探討中環是否寵物友善。這對不少初中生來說是一次勇氣的考驗。跟隊的馬樂妍說師弟們的表現超出預期:「沒料到他們有這樣的勇氣開口問人,打破了我對他們的印象。」

教師:學生走出舒適圈 拓展視野

帶隊的教師黃言鳴認為,學生平日的學習以背誦為主,能夠親身體驗及運用所學,記憶將更深刻,也能增加學習動機。他強調,教師於活動的角色像保母,既要確保學生安全,也要在每個景點講解背景資料,讓學生對社區設施有更深入的認識。

黃言鳴亦觀察到部分學生未曾乘搭過港鐵港島線,這反映出學生的社經地位及家庭背景對其生活圈子的限制。有家長因工作繁忙,即使有空亦傾向留在熟悉的社區,使學生缺乏探索城市的機會。學校正好彌補這一片空白,讓學生有機會走出舒適圈,拓展視野。

(主要學習重點: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100期]

更多教育
透視救援:蘇丹流徙者陷絕境
【明報專訊】蘇丹戰爭持續逾兩年,數百萬人身陷全球最大人道危機,超過1300萬人因衝突而流離失所,不知何處能安身為家。蘇丹西部法希爾(El F... 詳情
放眼經濟:內地手機遊戲產業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市場調查機構SensorTower發布2025年4月中國手機遊戲發行商全球收入排行榜,有33間中國廠商入圍全球... 詳情
世界之趣:舞台劇的奇幻體驗
【明報專訊】香港耀中國際學校學生陳瑜懿(Giselle,11歲)、鄧煥熹(Jayden,11歲)及謝柏宇(Logan,10歲),從《哈利波特... 詳情
世界之趣:台上十分鐘,台下苦練功
【明報專訊】時間回到表演前一星期,Giselle、Logan及Jayden在綵排練習後,分享練習舞台劇背後的困難,以及在國際學校與各國同學的... 詳情
新聞有常識:捕食者出沒注意
【明報專訊】各物種生活在地球不同的地區,當中「瀕危」的物種數量少、面對較大的絕種危機,包括兇猛的捕食動物! ■新聞節錄 泰國野生...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