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巡禮:遊走中上環 實踐跨學科學習
【明報專訊】「我第一次發現商場也可以被稱作街市!」來自五育中學中一級的學生紛紛驚嘆,這源於學校別開生面的校外學習——「遊走中上環」活動。對大部分生活圈子局限在大圍的學生而言,這次走出課室、走進香港歷史文化核心地帶的體驗,是認識自身、社區乃至整座城市的嶄新機會。
文:鍾美c
圖:鍾美c 、受訪者提供
五育中學自2009年起已開始安排中一學生參與探索社區的活動。在這次的定向活動中,學生到訪中環、上環和灣仔三區,到達指定地點觀察及記錄,並拍照作實。香港自開埠以來,約13平方公里的中西區從殖民管治時期建立成軍事要塞及行政中心,到現今成為國際金融樞紐,承載茬o座城市的發展脈搏。
「遊走中上環」活動發起人、五育中學校長馮潤儀表示,中上環是香港的重要地標,她希望生活和社交圈子大多圍繞學校所在區域的學生,能藉此次城市定向活動,更了解他們身處的地方及提高生活技能。
校長:知識非割裂 許多事物相通
五育中學公經社科主任謝偉傑強調,「遊走中上環」活動的核心在於跨學科學習,如歷史科要求學生追溯建築物的「前世今生」,從中了解歷史知識,地理科可引導學生發掘城市空間背後的社會議題,如可持續發展等,英文科則鼓勵學生以英語訪問外籍人士,亦可探討中環的寵物友善程度。馮潤儀校長說:「跨學科學習更能體現現實世界的運作,知識並非割裂的,許多事物是相通的。」該課外學習活動的設計打破傳統學科的界限,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會知識可融會貫通,以及了解現實環境的複雜程度。
高年級帶領低年級 增進學生關係
活動亦特別安排高年級師兄師姐帶隊,協助照顧中一新生。校方希望藉此增進學生的關係,讓新生日後在學習或成長上遇到疑問時,能有更多求助的渠道。中四學生馬樂妍活動後分享道:「多了一份責任感吧!要注意他們(中一生)的安全、留意有沒有人掉隊等,挺累的。」這種類似於師徒制的安排,不但增加新生的歸屬感,也讓高年級學生學習承擔與領導。
活動中學生需以英語訪問外籍人士,探討中環是否寵物友善。這對不少初中生來說是一次勇氣的考驗。跟隊的馬樂妍說師弟們的表現超出預期:「沒料到他們有這樣的勇氣開口問人,打破了我對他們的印象。」
教師:學生走出舒適圈 拓展視野
帶隊的教師黃言鳴認為,學生平日的學習以背誦為主,能夠親身體驗及運用所學,記憶將更深刻,也能增加學習動機。他強調,教師於活動的角色像保母,既要確保學生安全,也要在每個景點講解背景資料,讓學生對社區設施有更深入的認識。
黃言鳴亦觀察到部分學生未曾乘搭過港鐵港島線,這反映出學生的社經地位及家庭背景對其生活圈子的限制。有家長因工作繁忙,即使有空亦傾向留在熟悉的社區,使學生缺乏探索城市的機會。學校正好彌補這一片空白,讓學生有機會走出舒適圈,拓展視野。
(主要學習重點: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1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