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設備減成本 22省影像檢查降價
部分地區電腦掃描200人幣 磁力共振500
【明報專訊】內地媒體近期統計顯示,全國已有22省份調整醫院CT(電腦斷層掃描)、MRI(磁力共振掃描)等檢查的收費標準,部分省份CT檢查價格下調至2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MRI檢查價格降至500元左右。降價主要得益於近年醫院採購國產設備、成本降低。
去年底以來,國家醫保局集中推進和公布一系列醫療服務價格指南,指導地方規範價格。今年4月28日起,安徽省率先執行新的放射檢查收費標準,廣東、福建、上海也緊隨其後,陸續啟動新價格。據財經網報道,目前已有22個省份醫保部門制定了具體的價格方案,將陸續落地執行。
國家醫保局前日在直播會議上,公布了X光、CT、MRI等大型設備檢查收費在各地的降價情況。報道指出,從各省出台的標準來看,如原來CT平掃價格高至500元的地區,此次至少降至245元;MRI平掃(不打顯影劑)最高收費到840元的地區,也要降到505元以下。另外,用於腫瘤檢查的PET/CT(正電子及電腦雙融掃描)局部檢查收費,將降到2500元以下,全身檢查不超過5000元,加上檢查所需藥物,患者總費用能控制在7000元以下。
定價偏高地區重點調價
全國各省放射檢查收費差距較大,此次一些定價偏高的地區,是調價的重點。國家醫保局價格招採司副司長翁林佳指出:「尤其是對一些收費水平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區,指導地方進行價格規範治理。」以廣州為例,去年三級醫院的MRI平掃約628元,而根據最新規定,MRI平掃全省最高限價為505元。
國產設備價格不足進口1/3
對於降價,業內並不意外,原因是近年大型醫療設備逐步採用國產替代,直接減低醫院的採購成本。眾成數科數據顯示,從銷量看,2023年中國CT國產化率已達到50%左右。有醫療業界人士指出,以前進口的MRI(磁場強度3.0T)設備要3000多萬元,如今國產設備1000萬元以下就能買到,其他型號的價格甚至不到800萬元。
亦有一些地區的醫院在調價後,導致影像科的年收入減少,導致獎金「縮水」。有醫院表示將從其他收入中挪出一部分,來補貼給影像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