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批「粵車設消費門檻」 張欣宇:借鏡粵政府理念
【明報專訊】本報昨引述消息報道,政府最快今年底實施「粵車南下」,吸引高端消費客群。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昨連發4則帖文稱,粵港政府10年前已就「港車北上」和「粵車南下」達成共識,質疑粵車南下一事「一百個理由導致曠日持久」。他亦不點名批評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指其提倡增設門檻確保粵車南下申請者具消費力,乃欠缺「基本的政治常識」。張欣宇發文回應稱,增設門檻乃借鏡廣東省政府做法,認為瞄準目標客群將助本港「旺丁又旺財」。
梁質疑「百理由致曠日持久」 10年前已共識
政府前年7月實施「港車北上」,時隔近兩年尚未推展粵車南下。梁振英昨在facebook援引本報報道發帖稱,港珠澳大橋通車已7年,質問「(粵車南下的)利弊和應對問題還沒有研究完嗎?『粵車南下』複雜過『一定(地)兩檢』嗎?」
梁另質疑,報道引述實施粵車南下為吸引高端消費客群的消息是否屬實,「如果內地旅客來港消費力沒有降級,就不實施『粵車南下』嗎?」他又說,「政策性問題,必須談得具體」,舉例銅鑼灣、旺角等橫街窄巷不適合外地駕駛者,而大嶼山迪士尼樂園和機場停車場,容讓南下粵車駛入亦無不妥。
駁開研習班建議 「港車北上又如何?」
梁振英反駁報道中多個持份者的觀點。其中,中國香港汽車會稱粵港兩地的駕駛習慣及交通法規存異,建議港府要求粵車司機參加研習班,梁反問「香港駕駛者在內地又如何?」至於張欣宇提議政府增設門檻以篩選高消費旅客並控制粵車量,亦遭梁不點名諷刺。
張稱須平衡3要素 「可駛範圍」最重要
張欣宇其後發文解釋建議粵車南下增設門檻因由。他說,政府推展粵車南下須取捨平衡「申請資格」、「配額數量」及「可行駛範圍」3項要素,其中以「可行駛範圍」與港車北上的對等更重要。他指出,為達至廣東自駕遊客的好體驗,讓香港市道能受惠,便須參照港車北上「自駕自由行」模式,而規定停車場轉乘或限制出行區域,將導致粵車南下「淪為僅有象徵意義」。
張又說,廣東省政府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前,曾向在內地投資、納稅或慈善捐贈一定數額的港商港人,發放車輛北上資格,認為港府可借鏡粵政府理念,將有限配額精準地發放給目標客群,並配合香港成為內地中高收入階層休閒度假的首選目的地,旺丁又旺財。
張欣宇提及自己在廣東度過童年,對粵車南下的拋磚引玉源自和內地友儕交流後思考碰撞,自身看法乃「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旨在促進討論」,歡迎和虛心接受社會各界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