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建多層工廈地停招標 發展局覓120公頃短租棕地戶
【明報專訊】新界兩幅用地原擬興建多層工廈,安置受收地影響的棕地作業者,惟政府於上月中止招標建工廈。政府暫未有新的多層工廈計劃,但發展局回覆本報表示,仍會「繼續保留」多層工廈安置棕地作業者的政策選項。另外,發展局已初步物色約120公頃(約6.3個維園大小)政府用地,期望可於未來6年分批推出,租予受影響棕地作業短期使用,將於今年下半年首次招標。該批土地主要集中在未有需要落實長遠用途的政府用地。
今年下半年首次招標
中止招標的兩幅土地分別位於元朗及洪水橋,當中元朗用地會交予香港科技園公司發展微電子生態圈,洪水橋用地會再研究產業用途。
對於受北部都會區發展項目影響的棕地作業,發展局回覆本報查詢說,政府會以「金錢補償與協調服務並行」的政策方針,透過一籃子措施支援有意重置業務的棕地作業者。
發展局透露,今年上半年聯同相關部門,初步物色約120公頃政府用地,期望可於未來6年以局限性招標方式分批推出,租予受影響棕地作業作短期使用,今年下半年將首次招標。另外,政府會物色更多合適的政府土地,專門讓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參與短期租約的投標,自2020年12月以來,地政總署已向受影響棕地作業者批出23幅用地的短期租約作工業、露天存放、貨倉及汽車維修等用途,涉及合共4.68萬平方米土地。
劉國勳:現代物流模式不適合「上樓」
發展局又稱,政府於2023年修訂了城規會的指引,以致有更多私人土地可供申請作短暫棕地作業用途;截至今年6月初,城規會已批准355宗相關規劃申請,涉及共約175公頃用地,較修訂指引前兩年數字分別上升約83%及1倍。該局又稱成立跨專業團隊,為覓得私人土地重置業務的棕地作業者提供一站式服務;截至今年第一季,專隊已協助約70個業務經營者,包括建造業、物流、汽車維修、製木廠等就重置土地取得規劃許可,涉及約60公頃重置用地。
立法會新界北議員劉國勳認為,現代物流模式並不適合「上樓」,加上多層工廈建造成本貴,施工時間長,是否有私人機構願意投資成疑。他又指政府早前選取3個地點作「片區開發」試點,其中就粉嶺北新發展區訂立的開發指標包括發展商需興建多層式發展大廈,認為政府應放寬有關規定,並容許混合用途。
長春社憂更多農地轉棕地用途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稱,政府早前修訂城規指引,將部分不獲批改劃棕地用途的土地如農地及綠化地帶,改為可獲批作棕地用途,他擔心政府叫停多層工廈用地招標,會有更多棕地作業提出規劃申請,令更多農地轉為棕地用途,造成不可逆轉的局面。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