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星群的士推智能派單系統
【明報專訊】的士車隊「星群的士」與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智能出行實驗室」推出「智能派單決策系統」,以人工智能(AI)預測完成訂單後的士剩餘電量,指派最適合的司機接單,提高接單效率,並由車隊首日正式營運當日,即7月14日起正式應用於所有轄下車隊的士。對於星群的士車隊現時逾160輛車,只及申請規模425輛車的三成多,星群的士表示暫無達成申請規模的目標時間;港大學者則相信愈多車輛愈有助訓練AI,系統效率更高。
AI計算電量 指派合適司機
星群的士與港大自1月起蒐集的士平台數據,包括乘客叫車需求、路面交通情G、的士即時位置等,訓練「智能派單決策系統」。該系統提供「廣播模式」和「派單模式」讓司機選擇,前者如傳統派單,的士平台收到乘客訂單後會廣播,由司機自行接單;後者由AI系統分析及生成最佳訂單與司機配對組合,指派司機接單。
被問到現時車數未達申請規模,當系統篩選司機與訂單配對組合,會否令更多乘客無法叫車,港大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智能出行實驗室」主任柯錦濤認為,有時司機無法接單與演算法無關,或屬車隊營運問題,如車輛不足;系統亦無法保證叫車時間,因難料突發情G。他指出,車數與演算法相輔相成,當愈多車數提供數據訓練AI,系統效率愈高,可吸引司機加入車隊,乘客使用平台。
忠誠車行執行董事兼星群的士創辦人鄭敏怡稱,司機仍需時了解系統和與系統建立信任,不過接單效率已顯著提升,7月接單量較6月高出一倍。
車行稱接單量按月翻倍
另外,本報早前實測星群的士車隊的應用程式,發現半小時內三度叫車不果、程式頁面顯示上車點與記者指明有偏差。鄭敏怡形容地圖標示與用家選項有差別屬「廣泛會發生」的情G,但相信司機接單後會與乘客確認具體地點;又承認車隊營運初期出現「沙石」,其後情G改善,相信是「智能派單決策系統」發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