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包底保回收價 業界憂撤補貼
【明報專訊】政府預計紙漿廠投入運作後可提升本地廢紙回收處理量,減少對出口的倚賴。有回收業界人士稱,現時政府以「包底」方式補貼廢紙回收價格,透過經濟誘因鼓勵前線拾荒者收集廢紙,再交予回收商出口,但有業界擔心政府以財政緊絀為由,於紙漿廠運作後削減甚至取消補貼,此舉將令紙價下跌,不但影響回收量,紙漿廠亦難以回收足夠廢紙,影響營運。
環署:會維持回收鏈順暢
本報向環保署查詢紙漿廠運作後會否停止為回收紙價提供補貼的「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署方未有明確回應,只稱該署「會繼續維持回收鏈運作順暢及確保本地廢紙可妥善地回收和處理」。
有回收業界指出,在現有計劃下,回收商須以不低於每公斤0.65元向前線拾荒者收購廢紙,加上運輸及打包等成本,每公噸出口價格逾1000元;紙漿廠投入運作後,若要吸納本地廢紙,回收價值至少要與出口價看齊,甚至更高,才會有競爭力;另一方面,政府補貼亦不可少,「個餅得咁大,近年全港廢紙回收量都唔夠60萬公噸,若前線回收價下降,回收量只會下跌,遑論提升回收率」。
另憂政府收緊出口政策
環保署網頁顯示,由於香港鄰近國家如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已陸續收緊各類廢紙的進口管制,內地於2020年亦已禁止固體廢物進口,目前從香港出口廢紙前,必須向環保署申請,並證明符合法例要求,包括未受污染、出口目的是為了循環再造等,才可將廢紙「轉運」至內地。
有業界亦表示,擔心紙漿廠運作後,政府為了提升本地回收廢紙比例,會收緊廢紙「出口」政策,變相削弱回收商的議價能力。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