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每個鐘表都是微觀世界 每次維修如走鋼線」
【明報專訊】「古鐘表修復技藝」去年納入荔灣區第八批非遺項目,項目傳承人周建和解釋:「技藝的價值在於,不同品牌手表的內部構造都是一個微觀世界,內部擺輪、蓮花輪(馬輪)、擒縱叉(馬叉)等部件精細得猶如頭髮絲,且牽一髮動全身。」他打趣,「每一次維修都像是懸崖上走鋼絲。」
徒弟錯判報價低 講信蝕做
鐘表維修流程大致分檢查、溝通、拆殼、維修、清洗、組裝和測試7步驟。有人認為維修環節最重要,周建和認真道:「每一步都要求維修人員的專業和經驗。」看似簡單的檢查溝通,亦隱藏「地雷」:幾年前有人慕名帶表維修,徒弟檢查時未發現真正原因,後續也缺乏溝通,直接說「200元解決」。周建和後來發現真正問題,需換一個幾千元部件,「而且要裝回這個細小的部件非常考驗技巧,既要有眼力又要有手力,手只要一抖都無法精準安裝。但已承諾客人,我們只能守信,手工費和部件費都無收取,說好200元就200元」。
大鐘小表各藏難度 AI難代
還有大型落地鐘、座鐘同樣繁複,十二音管、九音管藏茪繶f,老式空氣鐘怕灰塵進入機芯,需頻繁拆洗。這些高難度工序無法靠機械或AI替代,只能依靠手工經驗與傳承。周建和強調,「古鐘表修復技藝之所以能入選非遺,不僅是保護了一門精湛手藝,也守護了時間對我們的意義。」
(灣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