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卷二:卷二命題寫作 題型分析
【明報專訊】命題寫作,扣題十分重要。題目文字模糊,或限制較多,甚至出現新的題型等,都會影響扣題表現。扣題不穩,引致選材不當,立意不明,分數當然大打折扣。試看看近年DSE的寫作題型和題目。
●1.敘寫抒 隱去情感指向
『近年試題』(表1)
從先前明確要求抒發「體會」,逐漸轉向隱晦含蓄的命題方式。例如2021年試題,直接要求考生寫出「明白一心是我知己」的事件經過和體會;2022年「校服的自述」,題幹雖未明言抒寫「體會」,但輔助資料有「別有體會」字眼,等於提示考生需透過敘事帶出情感;2023、2024年再無「抒寫體會」的明確指示,仍有「百感交集」、「最想」等含蓄字眼,作為抒情和立意的提示。
但到了2025年「藏在泥土中的寶貴事物」,題目已完全隱去情感指向,考生需自行解讀「寶貴」的深層意涵,然後組織敘事(隱藏、埋藏的敘述)和描寫(與泥土的關係、事物的寶貴之處),並藉此帶出情感。題目的文字雖少,但關鍵詞互相緊扣,容易顧此失彼。這種轉變使題目更具文學性,卻也提高了離題風險。當然,近兩三年的題型,已不再限於「敘—寫—抒」文類了;或用雜文,或作論說,俱無不可。不過,恐怕絕大部分考生仍然用「敘—寫—抒」方式寫作,因為這是大家慣用的寫作方式,寫作時會更有信心。
●2.開放題 維持靈活
『近年試題』(表2)
開放題型則維持其一貫的靈活特性。題目雖然抽象(須多角度聯想),卻附有具體事例作引導,也許擬題者擔心考生發揮太過,離題萬丈吧。所以,每年試題保持「虛題實寫」風格,或限定討論範疇,或列舉不同例子,藉此綁定內容。例如:2021年談「隱藏」,則指明內容與「情感、想法、秘密」有關;2022年談「得不償失」,圖片上提供「自助餐任飲任食、過度消耗致禍」等內容線索。
到了2025年,這種出題套路,依然未變。文題「為不完美添色彩」略為抽象,什麼是「不完美」?何謂「添色彩」?許多考生都未能完全弄清含義。但題目竟列舉了「白布鞋繪花」、「舊建築活化」等實例,為考生提供明確的思考方向。考生只須緊扣這些事例,作延伸發揮,便能確保基本分數。當然,若要脫穎而出,獲取高分,仍需擴大取材,展現獨特視野等。不過,題目既有明確方向,又有官方認可的例子,可謂順水推舟,因利乘便,要離題,要低分,也甚困難。
●3.論說題 變革最劇烈
『近年試題』(表3)
論說題近年的變革最為劇烈,所以選題率較低。試看2021年僅需就「充足的物質條件是否有利成長」等單一命題立論、2023年題目只要求就單一觀點「仿效缺乏個性」作出表態;2024年轉向雙觀點的衝突,出現「遵守信諾」與「放棄信諾」的價值觀對立;發展至2025年更進一步出現了較複雜的雙觀點辯證,在「量力而為」和「突破能力界限」的核心衝突外,新增「勉強無益」與「走出舒適圈」的輔助論點。擅寫論說文的同學會說:「這種突變、這個難度,會不會對我們太不公平?」
這種多層次的命題設計,要求考生不僅要權衡主要觀點,還需處理輔助論點間的相互批判關係,極考驗邏輯思辨與整合能力。面對如此複雜的題型,清晰的論述架構與恰當的實例佐證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通過考評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當然是好事。不過,考生對迎接這個轉變,卻未必有充足的準備。
■2025年DSE選題策略
面對DSE寫作卷的三種題型,考生應優先選擇題意明確、結構易掌握、材料易調用的題目,以降低離題風險,穩拿基礎分(5分),再進一步爭取高分(6分或以上)。以下針對三種題型分析其題目重點、風險評估、得分關鍵及選題條件,幫助考生在考場中快速決策。(表)
■實用選題建議(2025)
◆開放題:1)首選(僅就「為不完美添色彩」而言)
*風險最低:題目提供明確事例,直接引用即可扣題(穩拿5分)
*易發揮:可結合個人、社會、哲理層面,展現多元思考
◆敘寫抒:2)次選
*適合情感細膩、聯想力強的考生
*但需確保能精準拿捏關鍵字詞(藏—泥土—寶物),並恰當地組織內容
◆論說題:3)慎選(就新題型、少準備而言)
*適合邏輯清晰、辯證能力強的考生
*需預先練習「雙觀點整合」的框架,並避免糾纏輔助論點
綜合而言,今年選題若求穩,選開放題型;若情感表達力強,選敘寫抒;除非擅長論辯,否則慎選論說文。透過理性評估自身優勢與題目特性,考生當能在考場中作出最有利的選擇,取得更高分數。
圖•Deagreez@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文:朱崇學 -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退休中學助理校長;對中文寫作和文學創作的教與評頗有涉獵
■下期預告:2025年DSE三題的拆題和應對技巧
(本網圖文均有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載互聯網。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