餿水油抽驗正常 憂「假性」結果
1209業者中招 餿油台北重災

[2014.09.08] 發表
中秋前夕,台灣新竹縣衛生局人員(紅背心者)到當地夜市稽查,了解攤販用油情形,並利用儀器檢驗。(中央社)

【明報專訊】受強冠黑心油風波影響,劣質豬油流竄全台,搞臭全台1209家食品業者商譽;連帶造成中秋節肉品市場的生意也低落,尤其是往年專供燒烤熱賣的醃製肉品,今年卻乏人問津。全統香豬油原料含有餿水油,7日又有多家知名業者也中鏢,包括犁記芝麻肉餅、呷七碗炒米粉、太陽堂、八方雲集咖哩水餃、頂好超市香菇肉燥油包等產品都榜上有名,而且估計尚有137噸餿水油仍在市面流竄,衛生福利部正加緊追蹤流向。台灣要求所有涉事產品本月8日前下架,違者最高罰款5000萬元(新台幣.下同)。

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截至7日晚8時,有236家上游經銷商、加工製造業者、餐飲業,以及973家下游業者,共139產品受劣質豬油影響,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說,強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出貨782公噸,但目前僅掌握645公噸劣質油流向。台灣食藥署區管中心主任馮潤蘭表示,會要求各地衛生局逐家清查這些業者,只要有用到問題油製成的產品全部要下架、銷牷C

經各地方衛生局連日追查,發現強冠食品生產的劣質豬油流向下游廠商,以台北市、屏東縣最多,973家下游廠商中,台北市就有397家,屏東縣有110家。

食藥署署長葉明功也懷疑強冠的廠設在高雄,高雄卻僅有三家下游業者,「剩下流向不明的可能都在南部」。

全統香豬油精煉難辨識

衛生福利部食藥署今天(8日)公布3種劣質豬油檢體,原本的褐色臭油經過精煉,變為顏色純白帶有香氣的成品,從外觀完全無法辨識原料來自餿水。

食藥署研究檢驗組長陳惠芳表示,第1種檢體來自不肖業者胡信德的油水分離槽取,顏色呈深褐色,聞起來有油耗臭味;第2種檢體取自強冠公司的未精煉原料油糟,是胡信德回收廢油出售,再經郭烈成初步處理提供強冠,由廢油與其他油脂混合,外觀為淡黃色,仍有臭油味。

而第3種檢體是強冠公司出售的「全統香豬油」,成品外觀顏色純白帶有香氣,用肉眼和鼻子聞,完全無法辨識。

  衛福部食藥署針對黑心餿水油樣品進行檢驗,8日公布檢測結果,顯示全統香豬油的各項檢測均在正常範圍,但食藥署強調使用不合格原料所製造的產品,仍應沒入銷毀。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就此次檢方送來的樣品進行檢測,合理懷疑是油炸油回收油,以此製成的相關產品依法須下架回收。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認為,隨機抽驗一次的結果,代表性不足,且只針對特定物質抽驗,可能有未知毒素尚未檢出,擔心是「假性」結果,建議仍要持續追蹤。

研檢組組長陳惠芳表示,此次針對鉛鎘汞銅錫等重金屬、黃麴毒素、苯比(苯駢芘)、酸價、總極性物質等進行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在重金屬方面含量為正常範圍,在酸價、苯駢芘方面則偏高;另在動物成分的分析,從牛、豬、雞、魚方面進行檢測,結果僅有豬成分呈現微陽性。

另以強冠公司取得未精煉前的原料油進行檢測,結果在重金屬及黃麴毒素方面未檢出異常現象,苯駢芘則於標準範圍內,酸價偏高。而全統香豬油的檢定結果則顯示,酸價及苯駢芘的檢測結果皆符合食用油標準。

對於檢測結果,陳惠芳表示,油品的品質不能用檢測結果來判定,所以原料端的管控才是關鍵,使用不合格原料所製造的產品,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5條規定,屬於不合法產品,應予銷毀。

更多中國新聞
台官員:業者良心驗不出
台灣地溝油風波仍未止息,對於外界質疑過去5次強冠抽驗油品統統過關,台灣食藥署區管中心主任馮潤蘭表示﹕「業者良心檢驗不出來。」 馮潤蘭表... 詳情
夜市生意慘淡
強冠黑心油直接影響消費者飲食習慣,平常喜愛逛夜市吃小吃的民眾,雖然因連續假期關係,不少人仍往夜市擠,但明顯可見甚少人光顧小吃攤,包括台南知名... 詳情
台灣地溝油風波亦令大陸當局緊張,國家質檢總局昨天發文,要求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暫停受理台灣公布的235家受影響公司產品的報檢,全面篩查以往進口紀... 詳情
餿水油風暴造成全台食安恐慌,禍首郭烈成的地下工廠,4年前即遭檢舉,外界質疑屏東縣府沒有積極作為,縣府昨首度公開道歉,表示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詳情
【明報專訊】花蓮1林姓婦女因太想要小孩,經向宜蘭1名母親以新台幣1萬元要求收養男嬰不成後,竟在5日前往偷抱走,警方依法送辦。 宜蘭蘇澳...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