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2.17
    星期日

第四代華裔移民尋廣東話根
不懂中文家長 讓小孩找回母語

[2017.12.17] 發表
凌安怡的廣東話班學生包括不同年齡,但同樣對學習廣東話感興趣。(紅蘋果樂園提供)
學生在課堂上,以互動的方式學習廣東話。(紅蘋果樂園提供)
中華文化中心所開設的粵語班。(檔案圖片)

【明報專訊】本地華裔社群中,有不少第三及第四代的土生青少年,都不懂說他們祖父母一輩的母語,很多廣東話的家庭亦有類似的情況,但近年有部分華裔的第三、第四代,都希望送子女學習廣東話,讓他們保留一點自己祖傳文化的根;學習廣東話,愈趨普及。

溫哥華近年亦出現不少教授廣東話日常對話的課程,讓在家中沒有機會接觸廣東話的學生能學習簡單的廣東話日常會話。

本身為卑詩省持牌教師的凌安怡,於溫哥華出生,但母親是香港人,因此從小學習廣東話,能做到「聽、講、讀、寫」。她現時在課餘時間,在溫哥華一所小學教授廣東話。

今年24歲的凌安怡說,以往曾教過的學生,年齡由最小的兩歲,到現時班中最大的13歲也有。不過教學仍然是以他們的程度為主。

在題材方面,她說因為這些學生在家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廣東話,所以會從最簡單的字詞開始,例如數數字。教學的模式亦非常互動,例如一起學唱《數字歌》、簡單童謠如《有隻雀仔跌落水》等。

凌安怡說,傳統的中文班主要教授書寫,因為家長在家說廣東話,小孩便能聽能講。但現在愈來愈多第三甚至第四代移民,本身都已經不懂廣東話,在家都是全英語的環境,小朋友已沒機會學習廣東話的聽、講能力。有些送小朋友來學粵語的家長對廣東話是完全無認識,就連小朋友的中文名字都不懂寫,因為名字是祖父母改的。「我之前真的沒想過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她說,自己曾經在本地就讀漸進法語課程,所以也會套用自己的學習經驗教授學生,並希望學生他日要到華埠或列治文的餐廳,能用廣東話點餐。

對於本地說普通話的人數已經超越使用廣東話的人,凌安怡坦言,普通話成為主流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事,但認為更重要的是鼓勵年輕一代繼續學習及承傳廣東話。

凌安怡說,她雖然是在本地土生土長,但有時候亦會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感到疑惑。「像是香港人但又像是加拿大人。」她認為,學好廣東話,不僅有助肯定個人的身分認同,同時亦能透過故事或其他媒體,了解香港文化,更進一步認識香港。

她預期,本地對廣東話班的需求會持續增加,因為不少土生的年輕人進入成家年齡,會有自己的小朋友。

另一方面,「青心在唐人街」所開設的粵語班也深受歡迎,輪候入讀的時間長達一年。

更多要聞二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