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國式法治非三權分立

[2014.11.06] 發表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惟消息人士透露所謂「依法」是以中共治國意識形態為依歸。

【明報專訊】維權律師、「新公民運動」發起人許志永2013年爭取公民平權,被當局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刑事拘留,2014年1月被判監4年,外界普遍認為他是因言入罪,其代表律師引述許志永形容判決「把中國法治的最後一點尊嚴破壞殆盡」。事實上,中國「法治」一向被人詬病,例如因打貪而被立案審查的中共中央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曾執掌政法委,惟本應維護法治的他以「維護社會穩定之名」推動和倡導各種違反法治及人權的做法,壓制訪民(上訪向官員表達意見和訴求的民眾)。

成因﹕中國式「依法治國」

2014年10月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重點討論「依法治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表明「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不過,一名體制內智囊人士向《明報》稱,中國式的「依法治國」並非西方「三權分立」式的權力相互牽制——「依法」是在中共領導立法、司法的前提下進行。

政府對策﹕司法改革

2012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指出四大改革方向,包括維護社會公義、加強人權保障、提高司法能力和實踐司法為民。白皮書明言,民眾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監督意識不斷增強,對司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宣布,公眾人士可在「中國裁判文書網」直接查詢各省市區法院的裁判文書(即判決書),以回應「黑箱作業」審判過程的抨擊,及民眾對法官貪腐的抱怨。從2014年1月1日起,全國各級逾3000間法院的判決書要在網上公開,民眾可用關鍵詞檢索查閱,另外庭審亦要全程錄影,增加透明度。

造謠刑事罪 言論維權空間減

2014年10月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擬在9項非暴力罪名取消死刑,對人權提升有幫助,但同時擬增加網絡犯罪的條款,造謠正式納入刑事罪範圍,可能會壓縮網絡言論空間。有律師擔心,罪名容易被擴大,維權案件的辯護將更加艱難。

更多教育
趣學通識﹕如何教學生審題
【明報專訊】通識科重視「精確的思考」,同學要理解討論議題的關鍵概念,應考作答時也要就題目每個詞語細加斟酌,否則文不對題就像以下故事一樣﹕ ... 詳情
【明報專訊】“ Grace Tam﹕我有興趣報考海外大學,但又想在香港讀大學,請問我可同時考DSE和英國的GCE(普通教育文憑試)或IGCS... 詳情
考評拆解﹕考評局教你做好IES
【明報專訊】為進一步優化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IES)的評核,考評局早前向科任教師公布「具規範的探究方法」的IES評核架構(適用於2017... 詳情
試題拆解﹕青年少理世界議題
【明報專訊】˙資料甲 作為世界公民,他不只關心自己的社區和國家,更關心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情,他們關注世界不公義、不平等的事... 詳情
試題拆解﹕教師為你評改答案
【明報專訊】˙資料一 生態足印是人類實際消耗自然資源的單位,以「地球資源公頃」為單位(gha)。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香港生態足...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t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