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陳惜姿說「做記者前先要(學懂)做『人』,但不能匹夫之勇」。
放大
 

其他新聞
U -Life:發掘殘疾人士藝術潛能 以畫訴心聲
生活文學:愛與情≠愛情
潮看中化:中醫緣何「不科學」?
博看世界:日佔三年零八個月的序幕——香港入城式
閱讀篇章:同舟共濟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網絡新聞工作坊:勿「一味求快」 須先查證消息

【明報專訊】網絡發展改變了新聞的發布及閱讀模式,傳媒機構之間也要追趕消息發布的速度。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陳惜姿在網絡新聞工作坊上,大談傳統報社正面對的困難。

「獨家新聞應該即時發布,還是應留待刊於明天的報紙上?」陳惜姿以4月《明報》獨家報道的劍橋護老院長者遭脫光衣服、在平台等候洗澡一事為例,解釋即時發布固然重要,但傳統媒體也要思考發布方式。部分資訊可即時放上網,如《明報》在報道見報前一晚,在社交網站專頁上載相關短片作引子,吸引公眾關注及即時轉發,亦能吸引讀者追看翌日報道。但記者做報道不應「一味求快」,報道正式刊出前須先查證消息真確。

避問受害人感受 免雪上加霜

陳惜姿又分享新傳學院學生的訪問經驗。《大學線月刊》的實習記者早前採訪區議會選舉,聞說有人在票站內使用手提電話而沒被工作人員阻止,即使學生要做即時報道,也做好求證工夫,向工作人員查詢。記者亦要有同理心,她笑言不少記者只懂問受訪者「有咩感受」,如問街市菜檔負責人對加租有何感受,「佢可以有咩感受隉H」記者適當的提問,可令受訪者道出真實情感,但若受訪者是災難受害人或死者親屬,則不應雪上加霜。

「現在人們對文字的容忍程度比以前下降,也習慣使用手機或電腦(看資訊)。」陳惜姿說,網上新聞講求速度,智能電話不但方便讀者閱讀消息,也方便記者採訪和拍照。然而,無論傳媒生態如何變化,她強調新聞工作者應該維持報道的原則,這樣才能保持傳媒的公信力。

做記者前先要學懂做「人」

工作坊有校記問,記者在意外現場應先救人還是把握時機採訪,陳惜姿說「做記者前先要(學懂)做『人』,但不能匹夫之勇」。她認為遇上嚴重意外不應干擾現場環境,應報警求助,但情G每次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今日相關新聞
第19屆校園記者:校記迎新營 向前輩取經
網絡新聞工作坊:勿「一味求快」 須先查證消息
新聞工作坊 身處前線 重臨場「執生」觀察
攝影工作坊:技術以外 更要清楚為何要拍
專題採訪:校園採訪實踐所學
校記感想: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