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人造子宮 孕育早產羊

[2017.05.08] 發表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款膠袋狀人造子宮,以早產羊作測試,結果顯示牠們能在人造子宮生活4周之久並繼續發育,且存活下來,是首次成功用動物作這類測試。這款人造子宮可望在3至5年內在人類身上測試,研究員希望它能提高極度早產嬰的存活率,以及減低他們活下來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羊胎存活 發育正常

這項測試由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胎兒外科醫生弗萊克(Alan Flake)領導,報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研究員製造出一個模擬子宮內環境的生物膠袋,內堛`滿了人工合成的羊水,臍帶透過管子連接膠袋外一個供氧裝置,裝置可帶走二氧化碳並將氧氣注入流經管子的血。整個血液循環系統沒有設置機器泵,全靠羔羊胎兒的心臟自行泵血,以減少外在儀器對心臟影響。

研究員以6隻發育程度相當於22至24周人類嬰兒的早產羊作實驗,讓牠們浸在人造子宮內生長28天,結果發現這些小羊能如常呼吸、吞嚥、眨眼、長出羊毛,神經功能及器官發育正常。實驗完結後,部分小羊被人道珝嚏A好讓牠們的器官用作研究,另一些則繼續飼養,弗萊克稱牠們各方面都發展正常,其中一隻已有1歲大。

盼救活人類早產嬰 可望3至5年內測試

研究員正與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溝通,希望3至5年內能作人類臨H測試,協助極早產嬰順利發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母親懷孕未滿37周前出生的嬰兒屬早產,其中早於28周前出生為極早早產。以目前的醫學水平而言,大多數情G下22至23周大的早產嬰已是醫生能救活的極限,因為這類嬰兒的器官大多沒發育完全。

《衛報》報道指出,現時22周或以下早產嬰的存活率近乎零,隨蚗成鄏b子宮內成長的日子愈長,其存活率愈高,至23周存活率可達15%、24周達55%,到25周存活率更有八成。不過,能活下來的早產嬰很可能患有嚴重及長期疾病,不少更因肺和心臟不夠強壯,難抵插管,而在救治時受創傷。因此,如何在子宮外盡量延長孕育胎兒的時間被視為救治早產嬰的重要方向。

——綜合《明報》、《衛報》報道

■知識增益

人造子宮道德爭議

人工繁殖科技因涉及以人為技術操縱甚至製造生命,一直引發道德爭議。而人造子宮雖有機會成為挽救早產嬰兒性命的方法,但由於牽涉在母體外人工孕育嬰兒,故同樣面臨不少潛在的道德問題。

1. 技術遭濫用

人造子宮目前雖以救治早產嬰兒為目的,但有人認為技術普及後或會被不道德地使用在其他方面,例如會否有婦女刻意墮胎,再利用人造子宮養育嬰兒。

生物倫理學家Scott Gelfand甚至擔心,技術會否成為一種強制手段,如政府會否廢除合法墮胎,並要求想墮胎的女性把胚胎放進人造子宮,供其他人利用;會否有僱主要求女性僱員利用人造子宮養育嬰兒以取代放產假;會否有保險公司要求客人使用人造子宮,以避免支付孕婦因懷孕和生育而產生的醫療開支等。

2. 母體孕育被取代

人造子宮的出現令體外孕育嬰兒愈趨可行,引起母體孕育被取代的憂慮。體外孕育胚胎的技術是不少科學家的研究目標,早前就有英美科學家成功在實驗室中讓人類胚胎發育至破紀錄的13天,使不少人擔心技術最終會令人類徹底放棄母體孕育,即胚胎由誕生到成長為嬰兒的過程都依賴人造子宮。

生物倫理學家Barbara Rothman更指出,這項技術的問題在於由機器孕育的嬰兒將喪失與人類的連繫(human connection),這是可怕且悲哀的後果。

◆人造子宮孕育早產羊(見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根據資料,試指出人造子宮技術的潛在道德問題。

參考答案

.母親孕育的生理責任:人造子宮可免除女性自然懷孕及分娩過程,故技術普及後,可能有婦女刻意墮胎再利用人造子宮養育嬰兒,以逃避自然懷孕及分娩,實驗室會被視為嬰兒的「母親」

.母嬰關係疏離:人造子宮令體外孕育嬰兒變得更可行,或令愈來愈多人把胚胎由誕生起便放進人造子宮孕育,最終完全取代母體孕育,十月懷胎一詞消失,令嬰兒喪失與母親的連繫,動搖孝的觀念

.勞工產假權益削減:有人擔憂此技術會成為強制手段,例如政府或廢除合法墮胎並要求想墮胎的女性把胚胎放進人造子宮供他人利用、僱主或要求女性僱員利用人造子宮養育嬰兒以免卻產假、保險公司或要求客人使用人造子宮以避免支付孕婦因懷孕和生育而產生的醫療開支等

◆延伸回應題

2. 有人認為人工繁殖科技對人類發展來說是利大於弊,你同意嗎?試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加以解釋。

解題

.宜先簡單說明何謂人工繁殖科技,即以生物科技協助人類以人工方式繁殖下一代,例如人工受孕、試管嬰兒、代母產子及使用人造子宮等

.再列出相關科技的利弊,加以比較

同意觀點

.解決不育問題:不少人有不育問題,無法在自然情G下孕育下一代,人工繁殖科技可助他們一臂之力,如代母產子及人造子宮可以幫助不適宜懷孕的婦女成為母親;捐精而人工受孕則可幫助精子活動能力較低的男性

.減低自然生育的風險:自然生育對孕婦和嬰兒均具一定風險,如孕婦要面對懷孕帶來的疾病、小產、難產等問題;嬰兒也有可能有基因缺陷、遺傳病,甚或過度早產等。人工繁殖科技可大大減低相關風險,如隨荌穧]篩檢技術的出現,可避免有缺陷的基因出現在試管嬰兒的胚胎中,人造子宮則可救治早產的嬰兒

.有利多元家庭發展:現代家庭的結構愈趨多元,同性戀者、變性人、跨性別者都可組織家庭,但他們往往因身體條件而無法孕育下一代,在人工繁殖科技幫助下,他們可借用他人的精子或卵子生兒育女

.增加勞動生產力:婦女懷胎十月需要告產假養胎及生產,影響勞動力,削弱競爭力。隨茪H工繁殖科技不斷改善,婦女或毋須親身孕育嬰孩、不用告產假,甚至可取消男士侍產假,夫婦繼續工作。社會的勞動力不會被削弱,可紓緩人口老化下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不同意觀點

.影響人類對生命的觀念:人工繁殖科技改變生命的誕生方式,令生命不再是天賜和自然而來,而是可以由科技操縱及製造,不少醫療機構更是明碼實價列出使用相關科技的費用,令生命淪為金錢可買來的東西,人們不再認為生命獨特可貴,形成生命不值得尊重的觀念,與其他商品無異

.破壞家庭倫理:家庭倫常觀念認為子女是婚姻及完整家庭的結晶,但人工繁殖科技令人在沒有組織家庭的情G下亦可孕育下一代,不但造就更多單親家庭的出現,更可能因無從得知精子或卵子來自何人、誰和誰有關係,而衍生社會混亂、亂倫和法律權責等問題

.損害宗教權威:一些宗教認為人生是由神安排,人對生命控制有限,人工繁殖科技卻令人類可控制生命,營造「創生者」的感覺。另外,技術人員或會摧珛畢X失敗的胚胎,貶抑生命尊嚴

顧問教師:陳志華老師

[通通識 第456期]

更多教育
時事點對點:政府料電費可減5%  兩電不保證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港府4月25日公布與兩電簽訂新一份《管制計劃協議》,主要將兩電准許利潤回報率由9.99%下調至8%,以及協議年期... 詳情
時事點對點?率團訪大灣區  梁振英:港可貢獻金融專業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特首梁振英4月中率領一眾官員、策略發展委員會和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等,到訪廣州、佛山、肇慶、江門、中山和珠海6個城... 詳情
Data解密:韓風「吸金」
【明報專訊】近年韓流吹襲全球,K-Pop偶像組合相繼在各地舉行世界巡迴演唱會,部分更一票難求。「韓妝」、韓國電子產品、韓劇亦外銷至各地。每當... 詳情
透視貧窮?老撾:小農難受惠外國投資
【明報專訊】老撾是東南亞北部的內陸國家,西北接壤緬甸及中國,東鄰越南,南接柬埔寨,西面是泰國,是中南半島上唯一的內陸國家。老撾是世界上最不發... 詳情
你識唔識:法定捐贈器官  年齡惹爭議
【明報專訊】港人換肝事件引起全港關注,亦引發社會對器官捐贈者法定年齡限制的討論。在地球另一端,美國《時代》雜誌(TIME)公布2017年度全...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