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拳擊裝置 「吸負」兼發電 女拔鏡頭監測回收箱 防投錯未清潔
【明報專訊】「平時同學返學,或者返屋企好似有屭き●e悶不樂,M個發明好似可以令自己同其他人受惠。」近年學童精神健康受關注,有小學生透過觀察及調查,發現學童壓力問題及精神健康的重要,研發拳擊裝置,冀助同學抒發負面情緒的同時轉化成有用的電能。
首屆「數字教育周」重點項目之一第15屆「學與教博覽」昨起一連3日於灣仔會展舉行,設逾600個攤位、逾270場主題演講及研討會等,讓教育界了解人工智能(AI)應用等新興教育趨勢。教育局長蔡若蓮及新任常任秘書長陳穎韶昨出席開幕禮。
學與教博覽 60中小學展出創科作品
約60間中小學昨參展,展出逾90項創科作品。其中保良局世德小學學生團隊透過觀察同學及調查本地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留意到學童面對繁重學業及課外活動或形成巨大精神壓力。保良局世德小學學生團隊不想學童情緒問題長期累積,影響身體及精神健康,遂發明「一擊即發」拳擊裝置,由拳擊牆靶、壓電晶片、電容器、轉換電路等組成,教師亦有提供技術協助。當使用者擊打牆靶時,牆靶內的壓電晶片受機械壓力而形變,產生電壓及交流電,然後利用轉換電路及電容器將產生的電能集合起來,可驅動小型電子產品如空氣淨化機。
有份研發項目的學生許廷謙表示,「有同學話好多問題鰣虒ㄚ袗n住,覺得好唔開心,好想發泄」,希望利用STEAM知識學以致用,並在課餘時與組員一同研究,冀解決同學困難。他引述同學用後感稱「打完個人舒服好多」。
拔萃女書院亦有參展,學生觀察到有同學不時將垃圾投錯回收箱,或回收前未清潔,造成環境問題及加重清潔工工作量,因此研究出「Recycling Monitor Specialist(回收監測專家)」,利用鏡頭識別垃圾種類,防止同學錯誤投放回收物。回收箱亦內置消毒系統與超聲波感應器,以減少細菌繁殖及檢查回收箱剩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