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近兩年本土意識抬頭,部分較激進的網民發起針對內地遊客的示威活動,如今年3月有網民高舉國旗及毛澤東肖像,身穿紅衛兵服飾,參加「(真心)愛國愛黨大遊行」,在旺角行人專用區呼籲內地遊客買國貨,不再來港購買外國貨,變相反對自由行。
放大
 
「香港本土」10多名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左)和范國威,今年3月在尖沙嘴海旁「拖篋」慢行抗議,要求政府為自由行旅客人數設上限,並取消一簽多行政策。
放大
 
前立法會議員、大律師吳靄儀
放大
 

其他新聞
國情透視﹕高鐵大躍進 問題波及香港
試題拆解﹕內地旅客應設上限?
教師為你評改答案
當年今日﹕The 1967 Riots
DSE信箱﹕海外讀牙醫 返港考試可執業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議題﹕為何事件迅速鬧大?

【明報專訊】理大學者:兩地矛盾累積已久

網絡的力量令便溺事件迅速發酵,兩地網民互罵,學者則指雙方的不滿情緒醞釀已久。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鍾劍華表示,過去數年搶奶粉、爭婦產科病H、走水貨等問題累積,令部分港人及部分內地人之間的「惡感」及「敵意」升溫,以致到今日,任何一些細小、不太嚴重的事都可能成為表達這種敵意的平台。而中央對香港政策有偏差、港府處理中港問題時無回應港人情緒,兩者互動下令矛盾趨嚴重、本土情緒加劇。

《環時》﹕港人自卑心作祟

《環球時報》的評論認為,「香港拍照者」比兒童當街小便「更不文明」,指摘青年的拍照行為「激進」。「那些激進的年輕人極力表達自己道德上的高貴,呈現的恰是香港社會市井氣低俗的一面。香港人太想宣示與其他中國人的區別,證明自己已與洋文化融為一體,且無法正視內地沿海地區與香港發展水平的快速縮小,無法適應自己在內地人面前失去優越感。」評論又指港人心態出了問題,面對內地人缺乏耐心,小題大做;香港已回歸,兩地因交流和摩擦產生一些不適感,實屬正常,不必將兩地衝突上綱上線。

潘小濤﹕觸及港人文明底線

香港旅遊業界向外宣傳,都說香港是「好客之都」,政府高官今次也呼籲民眾本「好客之道」,以包容、善意規勸等方式解決爭執,卻引起部分港人反彈。時事評論員潘小濤撰文指這與港人的文明底線有關。

潘小濤稱,「包容論」在中國大有市場,因為內地人認為隨處大小便只是小事,但「在香港卻是關乎文明和法治的大事」,香港經過幾代人努力,隨街扔垃圾、吐痰、便溺終成禁忌,港人不會輕易放棄此文明底線。「如果自己做錯了就要求別人包容,則這個社會和族群永遠不會進步。」

■包不包容 有何影響?

包容﹕損秩序

前立法會議員、大律師吳靄儀撰文,認為當街辱罵別人絕不能接受,應針對行為而不是人,更不應是該人的階級族群。但若只因便溺者是內地人,而且說大陸於香港經濟上恩惠有加,便叫香港人「包容」隨街便溺行為,如此不但帶頭疰a香港社會秩序,更會令無數愛護文明的內地人難堪。「如果按照蘇錦樑所說包容,那麼人家便不知道香港社會不接受這種行為,至於明知故犯的人,看到香港人敢怒而不敢言,也可能會相信香港就是個欺善怕惡、看錢分上出賣尊嚴的社會。」

不包容﹕損形象

《環球時報》4月30日再發表社評,指港人帶道具「糞便」到海港城模仿內地幼童街上便溺,又發起5月4日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家門口便溺,這些人顯然想羞辱內地人,但其實羞辱的是自己,讓人看到香港社會低質、反文明的一面,影響內地人及全球遊客對香港的尊重。

社評指出,香港有一小撮極端主義分子,像東歐的「光頭黨」或西歐的「新納粹」,兩者都選擇性排外,喜歡標榜「自我純正」。社評認為,這些行為會影響內地人前往香港旅遊的興趣,而面對中港一些摩擦,大家都應有寬容心,不應影響整個中國大家庭的和諧。

■紓緩方法

改善公共衛生設施

任何人難免人有三急,小朋友更加難忍,過往也曾有內地遊客投訴香港難找公共廁所。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署任校長袁國明接受新華社訪問時說,讓孩子當街小便確實不文明,但若該對內地夫妻能就近找到廁所,估計應該不會這麼做。他認為,事件背後折射的深層次矛盾,是開放「個人遊」導致內地遊客大增後,香港相關設施配套的滯後,特區政府應反思,例如增加公廁數量,尤其是遊客常去的地區,並做好相關指示與指引。

溫和務實處理矛盾

社會普遍認為,每年數千萬人次的內地自由行旅客為港人的生活素質帶來負面影響。理大學者鍾劍華稱,政府應推出政策,減低港人危機感,有助紓緩兩地矛盾。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劉兆佳認為,政府並非不明白港人想法,但同時要照顧內地人感情,估計政府將積極研究如何處理中港矛盾,但相信仍要中央協助。他又認為,現時中港矛盾暫無法解決,呼籲各界以平常心及溫和務實態度處理。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議題﹕隨街便溺 要包容?
中港網民對抗行動
時事議題﹕為何事件迅速鬧大?
時事議題﹕課堂活動
時事議題﹕內地童街頭便溺風波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