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國情透視﹕高鐵大躍進 問題波及香港
試題拆解﹕內地旅客應設上限?
教師為你評改答案
當年今日﹕The 1967 Riots
DSE信箱﹕海外讀牙醫 返港考試可執業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議題﹕內地童街頭便溺風波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知識增益

「請你回去」 柏林反遊客

近年本港出現「反內地遊客」現象,雖然有其特殊政治、文化背景,但放眼世界,反對外來遊客情緒並非香港獨有。近幾年,德國首都柏林民間的反遊客情緒亦迅速蔓延。英國《衛報》記者稱,在柏林市只需10多港元,就可買到印有「歡迎來到柏林—現在請你回去」的打火機做「手信」。

遊客湧入 舊區「中產化」惹不滿

據統計,2012年上半年,前往柏林的國際訪客較之前一年同期升13%,而當地住宅地產價格在2007至2012年間上漲32%。愈來愈多柏林人認為,來自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的遊客和富裕僑民湧入,是社區生態改變的「禍首」。兩個曾是柏林低收入民眾聚居的舊區克羅伊茨貝格(Kreuzberg)和新克爾恩(Neukolln),現成了外來人的「蒲點」,除了引發一些日常生活習慣的爭執,兩區的中產化(gentrification)亦令地價大升,高收入者遷入令原有低收入者感到被犧牲。結果兩地近年湧現針對外國遊客和僑民的攻擊,並在全市蔓延。

一些柏林人漸覺得這種反遊客情緒失控,並發起運動,試圖對抗當地的反遊客浪潮。其中一名發起人指出,大約2010年開始,當地酒吧、咖啡店和街頭出現反遊客塗鴉,一些酒吧甚至在門口張貼「不歡迎遊客」的告示,這股反外來人風氣,始於一些諷刺笑話,「但現已變得愈來愈嚴重,並滲進社會主流思想中,憎厭外來遊客甚至被當成是正常」,「對舊區中產化所帶來的問題感到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想公眾討論可行的解決方法。我們不支持舊區中產化,但錯的是政策,不是外來人」。

■相關概念

法治(rule of law)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

公民素質(quality of citizen)

身分認同(sense of identity)

文化差異(cultural differences)

國際形象(global image)

社會價值觀(social value)

■多層思考

(答題指引見另文)

◆資料回應題

1. 歸納是次「小童便溺事件」引起中港兩地激烈爭辯的原因。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便溺事件可能為中港兩地帶來什麼影響?闡述你的意見。

◆延伸回應題

3.「引發港人與內地遊客衝突的最大成因是政策。」你同意嗎?解釋你的答案。

■參考資料

新聞

1.〈高永文:見隨處便溺會執法 黎棟國籲好客 袁國強勸莫針對〉,《明報》,2014.04.27

2.〈內地網民發起攜童來港便溺〉,《明報》,2014.04.25

3.〈陸童鬧市便溺 再掀中港罵戰 知名傳媒人微博轉發 引10萬網友熱議〉,《明報》, 2014.04.23

評論

4.〈街尿表演的香港人就像「光頭黨」〉,《環球時報》,2014.04.30

5. 盧子健,〈不能理解怎樣去理解隨處便溺〉,《明報》,2014.04.30

6. 潘小濤,〈誰來包容香港人?〉,《明報》,2014.04.29

7. 吳靄儀,〈蘇錦樑,你錯了〉,《明報》,2014.04.28

8. 郭濟士,〈辱罵憎厭外來遊客的柏林人〉,《明報》,2014.04.24

9. 單仁平,〈香港拍照者比小女孩街尿更不文明〉,《環球時報》,2014.04.23

網頁

10.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中港矛盾」:link.mingpao.com/15505.htm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議題﹕隨街便溺 要包容?
中港網民對抗行動
時事議題﹕為何事件迅速鬧大?
時事議題﹕課堂活動
時事議題﹕內地童街頭便溺風波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