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教員捲炸彈案 惹教界關注

[2015.06.18] 發表

【明報專訊】有激進組織在網上聲言政改方案若通過會有傷亡,亦有被指為該組織的成員涉製作爆炸品被捕,涉及大學生和中學教員。本港教育界關注青年在社交平台發表言論的利弊。有犯罪學教授指出,發表激進言論的起因,往往是當事人在現實社會中感到孤立無援,衍生採取激進手法反社會的念頭。

教界:社交平台是「雙面刃」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說,社交平台對學生而言是「雙面刃」,既可獲取很多有用知識,同時存在不少虛假或負面資訊,個別初中生難判斷言論真假,現時中學會從電腦與資訊科技科課程提醒學生小心使用社交平台,家長亦扮演重要角色。

林日豐提到西方國家有教育機構會為教職員使用互聯網訂下標準,如教師必須使用學校平台與學生溝通,避免教師在facebook發表言論時,難分辨他們是以個人還是教職員身分發表。

學者:孤立無援 激發反社會

城大犯罪學教授黃成榮稱,青年在網上發表激進言論,或是受成長背景影響,致性格偏執,或是在現實中感孤立無援,在生活、經濟和政治上均看不見出路,因而衍生反社會的想法,就如犯罪學所說的「脫序理論」(Anomie Theory)。他說:「自己付出很多努力,但聲音還是不被聆聽、不獲公平對待,就會覺得被壓迫、被邊緣化,產生『迷亂』狀態,最終『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為個人或組群爭取利益。」

黃稱,若發覺身邊人網上言論偏激,建議向對方提供關於事情更多不同角度的資訊,擴闊思維視野,讓對方不再只迷戀一種想法,「唔好成日覺得時不與我而堅持己見,有時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認為,青年有網上表達言論的自由,很多時社工或家長只能提點當事人發表意見時盡量不要涉及違法或傷害他人。他說,過去接觸曾在網上犯罪的青年,談到起因時,部分人承認是對前景沒方向,或現實生活中得不到家人或老師認同,這個狀態下他們容易誤交損友,被游說犯罪。

文﹕余諫之

更多教育
大學生創業賽贏獎金人脈
【明報專訊】年輕人夢想創業,但往往缺乏資金和人脈,有科技大學和中文大學學生搞創新科技生意,不單在創業賽中贏得獎項,賺得獎金和口碑,更建立人脈... 詳情
助回顧人生    青年長者雙得益
【明報專訊】青年與長者之間常以「代溝」為由缺乏溝通,4間大學推行「生命導師計劃」,招攬60歲以上長者擔任生命導師,與大學生在3個月內藉家訪、... 詳情
時事通識教材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