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22
    星期四

時事議題:國際移民

[2020.10.22] 發表
美國在新冠病毒疫情下失業率高企,特朗普政府被指利用新冠疫情收緊移民法例。圖為在肯塔基州法蘭克福,有大批民眾在就業指導中心開門之前排隊,希望獲協助取得失業救濟金。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據聯合國《世界移民報告》,國際移民是指在一國出生但在他國居住的人,其中包括難民。聯合國估計2019年全球有約2.7億國際移民,即約全球每30人中有1人是國際移民,人數比2000年增加逾1億,上升逾五成。移民對目的地國的社會及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國際移民最新情G(2019年)(圖)

■移民對目的地國的影響

◆社會

  為國家帶來勞動力

部分國家面對人口老化等問題,移民能改善其人口結構,增加國家的勞動力,有利長遠發展。部分國家的建築、酒店業等依賴移民為勞動力,如迪拜的移民佔人口比例達88%,當地的建築、旅遊業的勞動力主要依賴移民。

  增資源負擔

部分移民可能來自較貧困國家,來到新地居住需要當地政府援助,增加當地社會資源負擔。此外,移民可能與本地居民競爭工作職位,若難以融入當地,更可能衍生社會問題。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批評墨西哥的非法移民減少美國藍領工人的工作機會,以及帶來邊境治安問題。2016年英國就脫離歐盟舉行公投,「脫歐派」領導人物法拉吉(Nigel Farage)認為,外來移民破壞英國社會的和諧,只要英國仍是歐盟成員國,就要接受歐陸移民,並且抵受類似巴黎恐襲的威脅。

◆經濟

  貢獻資金及人才

移民若能提高當地勞動參與率及人力資本,能帶動經濟效益。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16年6月的報告《遷移中的人們:全球移民的影響和機遇》提出,移民在2015年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為9.4%。美國的創新及科技企業人才不少是外國移民,印度移民出身的Google行政總裁皮查伊在Twitter稱,移民對美國的經濟成功和全球科技領袖地位有巨大貢獻,Google也因有移民才有今日。

  有礙經濟復蘇 破壞和諧

近年「本土優先」的排外思潮和保護主義抬頭,原因之一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歐洲國家因難民湧入、恐怖襲擊頻仍等,逐漸形成反移民、仇視外國人的氛圍,部分國家受移民湧入與貧富不均加劇所困擾,招致反移民浪潮。

南非最大城市約翰內斯堡、首都比勒陀利亞及其周邊市鎮2019年9月爆發排外騷亂。南非是非洲最工業化的國家,但貧富懸殊嚴重,近年當地經濟下滑,2019年7月失業率更高達29%,就業和營商機會競爭激烈,有南非低下層把問題歸咎移民,質疑他們搶飯碗搶資源,引發騷亂。

2020年新冠疫情封城使美國失業人口急增,特朗普4月首次公布限制新移民的方案,6月簽署行政指令,延長及擴大暫停永久居留權以及多種外國工人的工作簽證申請至年底,稱可確保美國人在疫情下的生計。有華府官員向《華爾街日報》表示,特朗普的新指令可保障在經濟回暖、工作機會重現時,美國失業者可取得工作機會。其中一名官員估計,限制新移民將可重新分配逾50萬份就業職位予無工開的美國人,體現「美國優先的復蘇」。

.移民潮(圖)

■模擬試題

◆資料A:圖表

「良民證」申請數目(圖)

◆資料B:文章(經刪節)

香港現時可以移民拉扯(pull-push)理論解釋人才流失的問題,即有國家最近放寬香港人移民的條件,外地悠閒的生活及住屋環境,亦對很多年輕人產生很大的拉力;而本地的政治情G、社會分裂、經濟不景等,則將年輕人推出去。

香港是正處於人口老化的城市,65歲或以上人口佔整體約18%。這些65歲或以上的人口大多數屬於非經濟活動從事者。相信來年的移民人數亦會持續上升, 這現象正向香港政府發出警號,香港需設法維持競爭力,以保留原有的專才,以及吸引更加多的人才遷入。

資料來源:〈香港家書〉,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2020.08.22

◆資料C:新聞節錄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指令,延長及擴大暫停永久居留權以及多種外國工人的工作簽證申請,以確保美國人在疫情下的生計。有高官稱可藉此令逾50萬個就業職位重新分配予美國人。但科技巨擘亞馬遜發聲明,批評特朗普政府此舉「短視」,「避免高技術專業人物進入國家和為美國經濟復蘇作貢獻,會令美國的全球競爭力面臨風險」。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資料回應題

(1) 描述資料A所呈現出的一個現象並解釋可能導致該現象的成因。

(2) 「向外移民增加不利香港維持競爭力。」資料B如何支持這項聲稱?

延伸回應題

(3) 「全球化下人口流動加劇,對一地的社會發展是利多於弊。」你在多大程上同意這說法?

(答題指引見另文)

■相關概念

身分認同(sense of identity)

文化衝突(cultural conflict)

反全球化(anti-globalisation)

種族歧視(racial discrimination)

[通通識 第668期]

更多教育
影視看通識:從《少年的你》 看欺凌成因
【明報專訊】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少年的你》改編自玖月晞的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是一部關注校園欺凌與應試教育的青春電影。女主... 詳情
題型拆解:卷二討論範圍更廣
【明報專訊】不少考生以為,除了資料提供的數目與分量,以及作答題數的多寡有別之外,文憑試(DSE)通識科卷一與卷二的處理方法大致雷同。事實上這... 詳情
中外人物:郎平
【明報專訊】「我的天意、命運,就是跟排球緊緊聯繫在一起」,中國女子排球傳奇人物郎平於其紀錄片《鐵榔頭》中說。1978年她入選女排國家隊,至1... 詳情
觀點與角度:電子支付的利弊
【明報專訊】醫學界不排除現金為新冠病毒傳播媒介之一,如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在鈔票表面可存活兩日;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 詳情
星級例子庫:中國營商環境
【明報專訊】■(現代中國) 世界銀行於2019年10月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排名由上年46位升至31位。世銀自2003...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