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1.20
    星期五

採行動呼號避起底 屢被揭遮掩不展示

[2020.11.20] 發表

【明報專訊】去年6月起爆發反修例示威,俗稱「速龍小隊」的特別戰術小隊最先被揭發沒展示警員編號,亦接連有防暴警沒展示編號甚至蒙面,令市民難辨識身分,投訴困難,監警會曾稱做法不理想,要求跟進。最終警方稱平衡警員被「起底」風險下,推出新機制,要求處理示威行動的警員佩戴原本作內部識別的「行動呼號」。

警方去年曾解釋,速龍小隊制服是為戰術用途而特別設計,沒空間展示警員編號,其後警方在速龍小隊頭盔背面提供識別記號。

人權組織質疑警員沒展示編號,是企圖逃避濫權刑責及拒絕公眾監察。面對大量警員被起底及公眾識別警員身分的需要,警方去年10月底起逐步安排處理示威行動的警員佩戴印有「行動呼號」的白卡,取代原本的警員編號,供市民識別,後來再改為藍卡。

聖誕執勤 4警行動呼號相同

行動呼號由英文字母及3個數字組成,顯示警員所屬行動部隊、小隊及崗位。不過曾有傳媒拍攝到有防暴警執勤時沒展示行動呼號、將卡反轉或用隨身物品遮掩。警方稱行動呼號是獨一無二,惟去年有傳媒拍攝到4名警員在聖誕節執勤時所戴的行動呼號相同。

更多要聞
去年散步遭警扑頭 聞勝訴慨嘆:判決若早些 少些警暴受害人
【明報專訊】法庭昨裁定警員不展示警員編號屬違反《人權法》,有份提出司法覆核的市民去年在反修例運動受傷,仍在追尋涉事警員身分。去年6月12日右... 詳情
官裁監警制度失效 須設獨立調查制 梁定邦:警報告非照單全收 調查權需特首批
【明報專訊】反修例示威多次引發大規模警民衝突,衍生大量針對警方濫權的投訴,惟現行處理投訴的機制一直被質疑有警方「自己人查自己人」之嫌。高等法... 詳情
【明報專訊】高等法院昨裁定,現行投訴警察的兩層機制不符合《人權法》對獨立調查的要求。民權觀察表示,聯合國轄下的人權事務委員會、禁止酷刑委員會... 詳情
退組專家撰報告:警6.12及7.1策略失敗 7.21「不作為」珨{受
【明報專訊】監警會國際專家組去年集體決定「正式退出」(formally stand aside),成員之一Clifford Stott與5名... 詳情
【明報專訊】警務處長鄧炳強昨日上任一周年,接受《東方日報》及《南華日報》專訪,提到截至今年10月底,合共10,148人涉反修例事件被捕,介乎...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