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17
    星期六

「新證」不符呈堂原則獲官酌情 湯家驊:不出奇但少見

[2022.09.17] 發表

【明報專訊】獲准呈堂的新證據,是警方於原審時已掌握、但最終決定不呈堂的證據。上訴庭考慮本案涉及公眾利益,運用酌情權接納重新呈上證據。資深大律師湯家驊相信,代表警方的律師於審訊時「誤判」形勢,才沒呈遞該證據,法庭有權拒絕在上訴時採納,但亦可考慮當事人不應承擔律師疏忽的後果,運用酌情權,形容情G「都唔係出奇鵅A不過就比較少」。

警原審時已掌握 涉公眾利益獲納

判辭中採納一宗英國上訴庭案例訂下的三大原則,即新證據不可能在原審時提出、將嚴重影響判決、可信及可靠,才可於上訴階段提出。

湯料原律師誤判 官或思當事人受累

代表警方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力陳,申請人覆核的理據及相關陳辭,令當時代表警方的資深大律師杜淦i,判斷警方實施行動呼號系統的情G與案無關。上訴庭不認同此陳辭,認為警方早有機會呈上相關證據,不符上述三大原則,但重申本案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可運用酌情權採納新證據。

湯家驊回應本報查詢指出,申請新增證據時,一般須證明新證據符合全部3項原則,是次受爭議的原則,主要是證據能否在原審時提出,而本案律師在原審時誤判形勢,沒有舉證,「咁無辦法啦」;但法庭仍可考慮當事人不應受律師的疏忽拖累,且本案涉重大利益,警方敗訴影響公眾安全,有酌情權批准呈新證據。

至於新增證據是否對警方有利,湯家驊強調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宜評論,但一般而言,接納新證據代表法庭認為證據會左右原審判決。

(反修例風暴)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光城者」7人擺街站及提倡武裝起義,早前承認一項串謀煽動他人實施顛覆國家政權罪,辯方昨在區院繼續求情稱,當時《港區國安法》實施不... 詳情
陳梓華李宇軒1月再訊 待黎智英案審結
【明報專訊】29歲律師助理陳梓華涉協助12港人之一「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圖)潛逃台灣,兩人同被控與黎智英等人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 詳情
【明報專訊】警方於周二(13日)起連續3日展開代號「滿睽」的反毒品行動,以涉嫌販運危險藥物共拘捕16人,其中6人未成年,檢獲一批市值20萬元...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保護兒童會「童樂居」虐兒案34名職員被起訴,當中24人轉介區域法院審理,3人早前完成轉介,餘下21人昨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訊... 詳情
【明報專訊】同案10名被告留在裁判法院處理,繼4人早前認罪,昨再多一人在九龍城裁判法院認罪。案情指出,該幼兒工作員以拳打、掌摑方式,迫使8名...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