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19
    星期一

公民點對點:創科大趨勢 人才何處來

[2022.09.19] 發表
香港科學園(圖)是本港培育初創發展的發展基地。
圖為有學生參與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設計的機械人課程,學生親手上螺絲、駁電線,再以手機程式及編碼操控機械人。
科技園公司佔地370平方米的創科體驗館展示香港不同創科成果,包括生物醫療、人工智能與機械人、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

【明報專訊】中央「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支持香港發展四個新興領域,包括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並積極推動創科教育,不少中、小學設STEM教學課程,期望為港培育創科人才,適應全球發展。

1.數碼港、大專、職訓局推動

數碼港由港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目的為培育科技人才、扶植初創企業等,並期望成為香港數碼科技樞紐。數碼港自2011年起向本地大學生提供科技實習及就業機會,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表示,學分實習計劃2020年對接53間初創企業,為90多名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另一項數碼科技實習計劃,過去亦曾資助及安排超過200名本地大學生,到內地各城市及美國矽谷的科技企業實習。

數碼港於2020年成立數碼港學院,與頂尖科企、商業機構和大專院校等合作,提供不同活動和培訓,為香港培育科技人才。學院2021年暑假推出逾10項暑期活動,如與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和金融科技平台FundingReach合辦金融科技暑期計劃,供中四至中六生免費參加,學習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及程序編寫等領域。

此外,職業訓練局、建造業議會和製衣業訓練局合辦首屆「全港青少年技能競賽」,設數碼化建設、時裝科技、平面設計科技、流動應用程式開發、油漆及裝飾,以及餐飲服務6個項目供中學生參與,讓學生認識各項技能,有助未來生涯規劃。大會亦為參加者安排多場網上簡介會及培訓、自學短片,或以小組形式舉辦訓練。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設計與科技科教師孫葆光表示,數碼化建設項目使用現時業界常用的軟件,有助學生透過比賽提早接觸業界最新科技。

2. 中小學教育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斥資約20萬元,在校內開設「海洋生態教室」,可連繫初中綜合科學科、生物科教學。該校副校長(STEM發展)郭志文稱,教室利用校本科技研發技術,包括IoT、Arduino編程等,學生可透過手機App監測魚缸水位、溫度等數據,利用手機遙控加水、餵糧、開關燈等;學生也可利用Arduino編程控制蠕動泵及補充微量元素的系統。郭志文稱,學生研發過程採用開放源碼軟件,可將研究成果應用到家中魚缸。

此外,該校亦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有份舉辦的「育養珊瑚校園計劃」,由相關團隊提供技術培訓,師生需定期監察水質、珊瑚健康,以及提交數據等。學生譚禧柔表示,從活動中明白海洋污染對珊瑚破壞很大,希望有機會於大學專注生物研究範疇,為環境保育盡一分力。

3. 私營機構辦學

推動教育創新的「薯片叔叔共創社」(下稱共創社)透過學校課程,讓中小學生以CoderZ虛擬平台學習編碼(coding)。共創社董事鄭仲勳表示,編碼可讓學生思考以不同方式解決問題,有助訓練解難及邏輯思維。

他認為將來各行業渴求編碼人才,「編碼將成世界共通語言,希望在香港能變成主流教育,學生學習中、英、數以外,亦要將編碼納入常規課程」。

■知識增益

本地創業家:需提升年輕人對工程的興趣

成立37年的本地工業公司創科實業集團創辦人之一、鵬程慈善基金創辦人及主席鍾志平表示,香港需要更多創科人才,亦需提升年輕人對工程的興趣,以及推動STEM教育。

他透過鵬程慈善基金向香港城市大學工學院捐贈400萬元,成立首項為期24個月的STEM教育計劃,冀自中學階段,讓學生體驗工程及科研工作。因應深圳致力發展工程,以及大灣區人口比香港多等因素,鍾志平認為香港不應僅限於發展電子及通訊工業,而是參與更多產品開發工作。

培育及吸納創科人才 Q&A

Q 政府如何支援學校推動STEM教學?

A 政府近年提供不同教育撥款供學校申請資助。如2021年《財政預算案》公布「奇趣IT識多齱v計劃,預留2.25億元供小學申請資助,期望透過課外活動激發小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習STEM科目的興趣等,每校最高可獲40萬元。

Q 政府如何吸納國際科技人才?

A 政府2018年6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網絡安全等科技範疇的公司申請,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首年名額定1000個。截至2021年,共約275人經該計劃獲批來港。

■模擬試題

1. 指出一項政府改善本地學校STEM教學水平的措施。(1分)

2. 說明該措施如何改善本地學校STEM教學水平。(2分)

3. 如何確保本港具充足人才發展創科?試提出兩項建議。(4分)

■參考答案

1. 提供財政資助供學校申請舉辦STEM項目,如「奇趣IT識多齱v計劃。

2. 增加教學器材有助改善學生STEM的學習環境,如資料中有中學斥資約20萬元開設「海洋生態教室」,可連繫初中綜合科學科、生物科教學,並涉及編程知識等。然而,在資源有限下,並非所有學校具財政資源改善STEM教學環境。政府提供財政資助供學校申請,可確保學校有資源購置器材、舉辦資訊科技活動等,以改善學生學習STEM的環境,以及提升STEM教學水平。

3. 短期:吸納國際人才

發展創科需具足夠人才,然而由中、小學開始培育創科人才需時,或未能即時應付需求。為確保本地具充足人才,建議本港政府於國際積極推廣及放寬吸納創科人才的政策,以填補本地人才空缺。如資料中指出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供不同範疇的科技公司申請,以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專才,2019至2021年間共約251人獲批來港,未達目標名額。如政府簡化簽證申請及續期的程序、放寬逗留期限等,並加強宣傳,強調香港的競爭力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等,有利持續擴充香港人才庫。

長遠:提升本地學生創科興趣

根據資料,本地工業公司創科實業集團創辦人鍾志平指出,香港發展創科需要更多創科人才,讓更多年輕人提高對工程的興趣。為確保本地具充足人才,政府可積極舉辦更多暑期活動、創科比賽等,有助中、小學生提早接觸與職場相關的創新科技,並增加學生對創科的學習興趣及提早立定志向。如資料所示,職業訓練局、建造業議會和製衣業訓練局合辦技能競賽,項目涉及現時業界常用的軟件,參加者亦會獲大會提供培訓等,學生透過比賽有助籌劃生涯規劃,長遠為本港培育更多創科人才。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33期]

更多教育
你識唔識:海外「筍工」變「賣豬仔」
【明報專訊】2022年8月,柬埔寨、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遭揭發「賣豬仔」案,其中位於緬甸的「KK園區」被稱為「豬仔煉獄」和「東南亞人口轉賣最終站... 詳情
公民挑戰題
【明報專訊】題目1 科技發展與資訊素養 港大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帶領團隊,於2019年及爆發新冠疫情後... 詳情
焦點新聞
【明報專訊】十塱萬呎濕地填泥放露營設施 地政署民政署稱跟進 香港觀鳥會2021年10月發現,距離貝澳約1.5公里的十塱約1萬平方呎淡水... 詳情
我的興趣:花燈添熱鬧
【明報專訊】每逢傳統節慶,人們會張燈結彩,掛上花燈增添熱鬧氣氛。花燈是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充滿藝術及歷史價值。香港的老字號紮作店天寶樓的紮作... 詳情
我的興趣:花燈製作
【明報專訊】花燈=經濟實力 香港有不少傳統節日會用上花燈,例如元宵節、中秋節、農曆新年等。節慶花燈的裝飾造型百變,元宵花燈上繪有精緻的...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