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0
    星期二

讀通文言:《三國演義》特選章回——中文科學習的「甜味補品」

[2022.09.20] 發表

【明報專訊】著名作家林語堂於〈論趣〉一文提到:「計時治學,永遠必不成器。今日國文好的人,都是於書無所不窺,或違背校規,被中偷看《水滸》,偷看《三國》而來的。」這段說話曾出現於2015年文憑試中文閱讀理解的篇章之中,雖然談不上是學習中文的秘訣,但也道出學好中文的注意事項。其中《三國》乃讀好中文的入門之選,同學未必需要閱讀正史《三國志》,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其《三國演義》共有一百二十回,可選取部分章回作為引入,連繫文言文指定篇章有關的內容,帶出三國時代的部分歷史知識,也能鞏固文言文的基礎能力。

《登樓》——杜甫

焦點三國人物:劉禪、諸葛亮等

杜甫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居住在四川時登上高樓,看見春暖花開的景色,卻觸發了詩人的憂國之情,寫成《登樓》。

早在上一年(763),在安史之亂發生多年後,唐軍逐漸處於優勢,有平定亂局之象,所以杜甫寫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他表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甚感愜意。

不久,叛臣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自縊,其部下亦歸降,其間唐將郭子儀出力甚多。可是朝廷除了面對藩鎮,還有吐蕃入侵和宦官干政等問題,唐代宗卻信任宦官,當權宦官程元振隱瞞軍情,致使朝政不振,幸老臣郭子儀力挽狂瀾。

杜甫於《登樓》最後兩句就借用三國的人物表達國家的不幸,「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蜀漢後主劉禪無力駕馭國家,寵信宦官,對內憂外患的時局無所作為,可幸還有諸葛亮等賢臣輔助,及後更有人為後主立祠。反觀自己未能像諸葛亮一樣在朝中改變頹局,連輔助昏君的機會也希望一嘗,不過無人賞識,唯有吟誦諸葛亮喜歡的樂府詩《梁甫吟》。詩歌加入了三國的人物故事,極具深意,也見杜甫悲天憫人的情懷。

〈出師表〉——諸葛亮

焦點三國人物:劉備、劉禪、諸葛亮等

承接《登樓》的三國故事,我們得知劉禪和諸葛亮的關係,而〈出師表〉是諸葛亮北伐魏國前的奏表,上文談及劉禪寵信宦官,而宦官則離間了劉禪和諸葛亮,令北伐事業受到打擊。

由「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到「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可以嘗試閱讀《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至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當中帶出劉禪之父劉備禮賢下士,愛惜百姓,諸葛亮備受感動,於危難之中仍然效忠兵敗的劉備,也看出眾人把報效劉備之心,投放到其兒子劉禪身上,這五回可以作為研讀〈出師表〉的延伸。

延伸:可就「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的部分加入一些情節

《三國演義》的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興師,抗天兵蠻王初受執」至第九十一回「祭瀘水漢相班師,伐中原武侯上表」,可以看出諸葛亮在北伐前,花了不少心力經營南方,免除後患,盡心為國,堅持自己對劉備的承諾,並報答其知遇之恩。在第九十一回的最後部分,講述諸葛亮悉心安排朝中的事宜,後率三十多萬軍士,以老將趙雲等為先鋒,向魏國進發。魏國慌亂,急忙調派夏侯淵之子夏侯楙(粵音「茂」)統率二十餘萬人抵抗,夏侯楙未曾上陣應戰,「未知勝負如何」,且自行看下一回分解。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焦點三國人物:周瑜、曹操、諸葛亮等

〈出師表〉提及了「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再加上文提及過的劉備、諸葛亮、趙雲,三國時代的人物眾多,誠如蘇軾所言「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念奴嬌?赤壁懷古》帶出東吳名將周瑜,其才情受到蘇軾仰慕,《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時常激怒周瑜,這只是小說的襯托手法,藉此褒揚諸葛亮。但蘇軾的詞作中,流露對周瑜的傾慕,那麼,周瑜是怎樣的人物呢?

透過赤壁之戰的情節,便能略窺一二,東吳對其甚為倚重,蘇軾羨慕不已。而詞中提及的小喬,便是周瑜的妻子,於《三國演義》的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中,諸葛亮提出曹操有意奪取小喬和孫權的兄嫂大喬,激發了東吳抗曹的決心,周瑜便成為抗敵的重要人物,帶領吳蜀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英雄美人,名成利就,風頭一時無兩。

對比經歷過「烏臺詩案」、仕途堪憂的蘇軾,他只好以「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三句,追懷周瑜、諸葛亮三國人物,以其在赤壁建功立業,留名青史,反襯個人被貶逐、懷才不遇之無奈。最後以「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由歷史懷古,回到現實的黃州赤壁磯,忽然覺得世事如夢,三國人事早已風消雲散,那現在個人得失亦料將如夢一場,又何必再執著呢?此情此景,不如借一樽酒灑祭那些風流人物,聊抒敬意,借一樽酒沉醉江月,遣懷消愁。

透過《三國演義》可以連繫文言文指定篇章的內容,也鞏固同學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且帶來閱讀的趣味,至少苦中作樂,以上提及的章回,可以作為精簡的選篇。《三國演義》對於應付文憑試的學生而言,乃是帶有甜味的補品,讀得其法,裨益甚多。學生如感興趣,自然會閱讀全本《三國演義》。

最後也以林語堂的說話作結,其〈讀書的藝術〉有言:「世上並無一個人所必須讀的書,因為我們的智力興趣是如同樹木一般的生長,如同河水一般的流向前去的,只要有汁液,樹木必會生長;只要泉源不涸,河水必會長流。」如果同學在高中以前,已讀遍原文的《三國演義》,相信中文科不是你的心頭大患。

■思考題

問:認識諸葛亮的生平後,參考文憑試指定篇章〈論仁、論孝、論君子〉,你覺得諸葛亮在孔子的眼中是一位君子嗎?試舉例說明。

答:諸葛亮待人以忠信,不作不義之事,他做到「君子喻於義」,對復興漢室,義無反顧,「不懼不憂」,也對劉禪表示忠誠,態度誠懇,確實是一位君子。

文:麥宇翰博士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博士。從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 於喇沙書院任教中國語文及中國歷史科達十六年 現為香港教育大學講師)

[星笈中文 第069期]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