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1.10
    星期四

中大新血管支架 助一術多治胸腔病變

[2022.11.10] 發表
中大團隊運用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做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動脈手術,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H助理教授藤川拓也(右)稱,新型支架有助一次手術完成所有程序,減少患者重複手術的次數和住院時間。左為名譽臨H助理教授何殷傑,中為組主任黃鴻亮。(中大提供)

【明報專訊】胸腔主動脈瘤是全球第二常見的主動脈疾病,本港每年平均1400名患者入院,死亡個案達300宗。中大團隊運用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完成亞洲首個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動脈手術,至今已完成25例。團隊稱,新支架有助防止術後回彈,減低移位風險,有助手術治療胸腔主動脈瘤患者。

亞洲首一站式多部位手術 已25例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H助理教授藤川拓也說,過往病人倘於升主動脈、主動脈弓或降主動脈出現多段病變位置,需接受多於一次的手術,首先處理升主動脈和弓主動脈的血管瘤,然後在第二次手術利用血管支架或開放式手術,處理降主動脈的血管瘤,以防止血管撕裂或破裂。他說,新型一站式混合支架可覆蓋整個胸腔主動脈範圍,讓醫生在一個手術處理所有程序,減少患者重複手術次數和住院時間。他又表示,團隊現時實現0%死亡率,而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包括出血、中風或脊髓損傷也極罕見。

每年主動脈病例 10年前20今100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H助理教授何殷傑表示,主動脈瘤是「無形殺手」,九成半患者都沒有任何症狀,又稱觀察到主動脈相關的疾病個案有上升趨勢,由10年前的每年約20例,增加至現時每年約100例。團隊的研究結果已在國際心胸外科網絡(The Cardiothoracic Surgery Network)及國際期刊Journal of Cardiac Surgery發表。

更多教育
世界之最:最友善的一天
【明報專訊】11月13日(星期日)是「最友善」的一天,因為每年11月13日是「世界友善日」(World Kindness Day),由世界友... 詳情
世界之最:待人友善
【明報專訊】「友善」是對別人友好、懷有善意,可以是幫助有需要的人,或向別人示好報以微笑……各地也有獨特的表達友善方式呢! 南非:你有「... 詳情
新聞有常識:美小學生成績下滑
【明報專訊】數年疫情,同學上課的時間減少,有多影響學習呢?美國最近一項評估發現,疫情期間學生的學習水平有下降[象,教育部長形容是「駭人聽聞」... 詳情
奇妙大自然:森林之星 紅毛猩猩
【明報專訊】紅毛猩猩,顧名思義是全身長有蓬鬆紅色毛的猩猩。其英文名字Orangutan源自馬來語,意思是「森林中的人」。 三大紅毛猩猩... 詳情
時事懶人包:膠袋徵費加至1元
【明報專訊】膠袋徵費計劃實施13年,2022年12月31日將調整金額,由現時每個0.5元加至1元,亦不再豁免盛載冷凍食品、非氣密包裝膠袋。無...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