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2.31
    星期六

疫後經濟明年首季難逆轉

[2022.12.31] 發表

歲末年初,內地官方與民間召開多個經濟會議與研討會,展望2023年經濟走勢。與會官員學者對明年中國經濟均持積極態度,傳遞出經濟恢復的信號。內地學者認為,隨茯戔”勳惇F策的調整,中央未來將把更多精力放到經濟發展上,促進經濟恢復,明年經濟增長或將迎來大幅提升。

社科院料2023年增長率5.1%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近日出席「2022-2023中國經濟年會」,預計中國經濟明年二季度會出現大幅度反彈,全年有望明顯回升。中國社科院近期發布的經濟藍皮書則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在5.1%左右。

王軍指首季不樂觀 次季有改善

華泰資產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分析,導致經濟下行的多個因素在明年一季度難以徹底逆轉,預期不宜過分樂觀。其中,全國範圍內高發的疫情將在一季度對消費繼續形成壓制,房地產的弱勢也很難在短期內有根本改變,而在今年四季度已有明顯疲態的出口也難以有所回升。但這一態勢將在明年二季度得到改善。

無獨有偶,另一位中央財辦副主任尹祖L也在近期會議上表示,隨茯戔”勳悸漸D要矛盾發生轉變,中國經濟已挺過最困難時刻。明年中國發展有利因素增多,經濟運行有望整體好轉。

王軍認為,消費是明年經濟的最大看點。防疫政策對民眾消費場景和意願的壓抑將減弱,甚至逐漸消失。同時,隨虒g濟回暖,就業與居民收入情G將有所改善,再加上此前積累的規模較大的超額儲蓄也將對消費能力形成支撐。

餘淼傑:防疫調整 助緩解內需疲軟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遼寧大學校長、商務部經貿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餘淼傑表示,從供給角度看,防疫政策調整利好供應鏈與價值鏈,助力推進供給側結構式改革。從需求角度看,防疫政策調整將促進人員流動,緩解內需疲軟;外需方面,明年全球經濟面臨困難,這也是預期減弱的原因,但可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新商品,提升全要素生產力,推動產業升級,以有效引導需求。

雖然明年中國經濟存在多個利好因素,但同時也面臨外部環境帶來的挑戰。王軍指出,地緣衝突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與滯脹等問題可能直接衝擊供應鏈及出口。此外,中美之間圍繞科技領域的脫u斷鏈風險也不容忽視,對科技創新與新動能的培育發展或將構成挑戰。

更多中國要聞
中俄元首視像會談 普京邀習近平明年春訪俄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視像會談,討論雙邊關係和地區問題。習近平表示,雙方要在國際事務中密切協調配合,要繼續推動上海... 詳情
中國殲11南海逼近美軍機 兩機最近僅3米
【明報專訊】美國印太司令部周四(29日)表示,中國一架殲11戰機本月21日在南海國際空域上空危險抵近美國空軍RC135偵查機,一度距美偵察機... 詳情
駐美大使秦剛升任外交部長
【明報專訊】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昨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經表決,決定免去王毅兼任的外交部長職務,任命秦剛(圖)為外交... 詳情
縣市人大出席率大跌 部分因疫推遲
內地近期海嘯式新冠疫情衝擊各行各業,連地方的年度人大會議也受影響。本報統計發現,大多數在年底召開的縣市人大會議出席率只能保持在七八成,有的甚... 詳情
【明報專訊】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昨天表決通過關於召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決定。根據決定,明年的全國人大會議將於3月5日在北...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