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學粵趣:頭耷耷
【明報專訊】粵語中有許多疊詞,這類疊詞通常由形容詞加上雙音疊詞後綴而組成,即「ABB」組合,如「肥嘟嘟」、「熱辣辣」、「涼浸浸」等,例子多不勝數。疊詞在日常會話中十分普遍,然而,大家有否發覺,對於這些疊詞,我們很多時候只能「說」而不會「寫」?
這種「ABB」形式的粵語疊詞組合在普通話也俯拾皆是,當中有一小部分是粵語和普通話共通的,如「香噴噴」、「孤零零」、「冷清清」等,但絕大部分還是有所不同。我們以普通話表達意思時便要格外留心,切勿直譯了事。例如「頭耷耷」(也說作「耷頭耷腦」)這個疊詞,我們就無法在普通話中找到相同的「ABB」組合。那麼,在現代漢語堨忖S該如何表達呢?
「頭耷耷」是什麼?
「頭耷耷」,粵音tau4 dap1 dap1,指人垂下頭來,一副垂頭喪氣、沒精打采的樣子。「頭耷耷」一般用來形容人們不高興,或是遇到挫折時失意落寞的樣子,有時也指人因為害羞而不敢抬起頭的模樣。
用普通話來講,就是「垂下頭」的意思。例如:
粵語/口語:佢頭耷耷,唔知點答好。
普通話/書面語:他垂下頭,不知該如何回答。
換句話說,「頭耷耷」就是「抬不起頭」。例如:
粵語/口語:阿輝考試又肥佬,佢阿媽好嬲,勁鬧佢,鬧到佢頭耷耷。
普通話/書面語:阿輝考試又不及格,惹他媽媽生氣了,又得挨一頓臭薄A抬不起頭來。
「耷」,「大耳」也
讓我們再深入了解一下「耷」這個字。「耷」,漢語拼音讀dg,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給出的釋義是「大耳朵」,屬於書面語。可想而知,「耷」從「大」從「耳」,「大耳」也,如豬的大耳,總是向下垂荂C
很多時候,「耷」總是與「拉」搭配,成為動詞「耷拉」(dg lg),意指「下垂」,或「鬆弛地向下掛荂v,如「小狗耷拉荍壑琚v、「小女孩耷拉茖漹躟|子,十分可愛」。中國當代女作家楊沫在其長篇小說《青春之歌》中便有句話:「他的頭漸漸耷拉下去,身體一動也不能再動了。」
現代漢語中還有一個說法「耷拉虒ㄢU」,意思與粵語的「頭耷耷」有異曲同工之妙。「耷拉虒ㄢU」正好指人低蚗Y,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如「他耷拉虒ㄢU悶不吭聲。」(佢頭耷耷一粒聲都唔出),或「他把身家都輸光了,耷拉虒ㄢU,見人就嘆命不好」(佢輸光晒屭陋a,頭耷耷咁,見到人就呻自己條命唔好)。
成語「蔫頭耷腦」和
「垂頭喪氣」
大家還可用成語「蔫頭耷腦」來表達類近的意思。「蔫頭耷腦」,粵音jin1 tau4 dap1 nou5,普通話讀nign tuu dg nio。「蔫」解作「枯萎」,指花木、水果等因失去水分而萎縮,引伸指人精神不振。「蔫頭耷腦」就是用來形容人沒精打采,精神萎靡,意思與粵語「頭耷耷」十分相似。《現代漢語詞典》為「蔫頭耷腦」提供了例句:「他幹了一天的活,累得蔫頭耷腦的,連句話也不願意說。」用廣東話來說,就是「佢返鬫角擗u,ヮ嚓Y耷耷咁,連講句炡ㄜ禶Q。」
當然,我們也可以用比較熟悉的成語「垂頭喪氣」來指人「頭耷耷」,例如:這次考試落榜,並不代表你這輩子就沒出息,何必因此而垂頭喪氣呢?不如振作精神,從頭來過吧!
■作者簡介
演然
本地暢銷作家,著作超過二百部。曾獲中大青年文學獎公開組季軍、浸大學術獎、第十五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第二屆及第四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文:演然
圖:Zakharova Elena@iStockphoto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