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場】《消失的味道》 受訪者愈豁達 監製稱愈感觸
【明報專訊】谷德昭去年主持ViuTV節目《茶餐廳》,介紹香港地道飲食文化,當中一間老牌茶餐廳在節目播出時已結業,令人唏噓,但亦保留了珍貴影像。ViuTV最近播出《消失的味道》,谷德昭繼續深入探索香港飲食文化,帶大家尋找消失的「香港味道」,是《茶餐廳》的延續,在官網「最多人睇」欄目長居榜首,有網民在討論區稱《消失的味道》是必看節目,嗒落有味。
被譽為美食天堂的香港,隨茪j眾飲食習慣、口味改變和製作步驟精簡,以前飲茶常見的「菲林」芝麻卷,潮州冷糕等都慢慢消失;愈來愈多外來食品進駐香港,舊有的味道被淘汰,有的在香港幾近消失,鄰近的澳門反而保留了來,例如吳廷記冷糕小食的冷糕。
《消失的味道》把部分食物從歷史洪流中撈出來,包括「蒸籠與點心」、「蘿蔔與炸油鞳v、「臭豆腐師傅與臭豆腐」、「醃菜與鹹菜煮魚」、「刀工與江南酥腿」、「田雞與順德菜」、「港豬與金錢雞、鴨腳紮」、「鹽與鹽焗雞」、「大澳蝦醬與蝦醬玻璃肉」、「海味街與官燕鷓鴣粥」與「漁民與太白海鮮舫」等,重現在觀眾眼前,帶香港人來一場味覺的回憶之旅。
受粵菜館執笠潮啟發
《消失的味道》監製吳繼業表示去年《茶餐廳》呈現出對香港本土的熱情與執著,在籌備新一輯節目時繼續循此方向,「眼見香港的食肆10間有5間是麻辣火鍋、酸菜魚、四川……但香港正統的粵菜呢?執下一間又一間。團隊在蒐集資料時,發覺粵菜好花工夫,好需要廚師的技巧,最後決定做這個節目。其實幕後團隊都係《茶餐廳》的同事,資料蒐集都做髐@段日子,要搵得好深入。至於節目名點解係《消失的味道》,初時討論有提議《消失的菜單》,考慮後覺得這個節目不單講食物或一個菜式,消失的味道係包含香港的人情味、本土味,唔係三言兩語講一個菜式,是包括對本土文化保育,有人在堅持做一些好花工序的菜式或對食材的尊重,所以覺得《消失的味道》更適合」。
吳繼業完成15集節目後,最大感覺是不同類別的受訪者都好豁達,「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得好開心,但愈見他們開心、笑容愈多時,看得愈感觸。節目中每名受訪嘉賓都很重要,他們沒表現哀愁,在他們口中是輕鬆說出來,但令人有漸漸會消失的感覺。有洏i能到我]下一代已經冇驉A唔知係乜洁v。
《消失的味道》 ViuTV(99台)逢周一至五 晚上10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