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三發黑雨 有紀錄以來首次
【明報專訊】受活躍西南季候風及高空擾動影響,本港天氣持續不穩定,天文台昨早晚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及黑雨警告,亦是近7日第三次發出黑雨警告,為有紀錄以來首次,渠務署確認兩宗水浸個案。渠務署長莫永昌稱,該署汲取2023年本港出現特大暴雨經驗,去年起已為雨季作出「超前部署」,包括增加緊急應變隊伍;該署亦剛引入兩部強力排水機械人「龍吸水」,加強處理水浸能力。
料本周中後期驟雨減少
天文台昨發出特別天氣提示,預測本港今日天氣仍不穩定,間中有大驟雨及狂風雷暴;周三初時雨勢有時頗大。隨茼隢n季候風緩和及高空反氣旋逐漸增強,本周中後期驟雨減少,漸轉酷熱。
天文台昨清晨6時3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歷時約2.5小時;到早上10時25分再度發出黃雨警告,下午12時20分改發紅雨警告,生效約1小時後,再改發黃雨警告。本港昨多處錄得逾30毫米雨量,九龍及新界東部分地區雨量超過70毫米。至昨晚9時45分,天文台再發出黃雨警告,於10時35分發出紅雨警告,再於11時45分改發黑雨警告。
渠署添兩「龍吸水」應對
渠務署稱,昨確認有兩宗水浸個案,分別位於西貢大網仔路早禾坑及大埔道近馬騮山,水浸高度約100至200毫米,渠務署及路政署緊急應變隊伍到場清理渠道,受水浸影響的道路於中午過後已回復正常運作。另昨傍晚油麻地衛理道一棵約10米高大樹倒塌,壓毀一輛私家車,由於大樹橫楣邪穭W,衛理道來回行車線一度全線封閉,現場交通嚴重擠塞。
過去一周本港經歷兩次黑雨,天文台發出兩次黑雨警告相隔的時間只有約96小時35分鐘,是自1996年以來相隔最短的一次。莫永昌昨接受港台《千禧年代》訪問時稱,為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水浸威脅,署方利用人工智能預測水浸情G,包括在馬路邊安裝「內澇監測器」,感應馬路積水深度。
莫續稱,要預測暴雨存在困難,雨量變化可以很快,對渠務署工作是重大挑戰,因此署方大力提升防洪韌性,並於去年制訂綜合防洪管理策略。他透露該署今年首次引入4部不同類型的強力排水機械人,包括一部「龍吸水」,每小時排水量達800立方米;該署剛增購兩部「龍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