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倡設「平安三寶」儲存庫 助家屬實現逝者遺願
【明報專訊】本港正面對歷來最快的人口老化,65歲或以上人口已佔逾兩成。慈善機構「精神健康資訊匯」倡議訂立「平安三寶」中央儲存庫,讓市民自願登記遺囑、持久授權書和預設醫療指示的存放位置,甚至上傳電子備份,確保實現遺願。機構主席、律師陳連基表示,華人社會避談死亡,不少離世者親屬均不清楚逝者遺願,中央儲存庫「只記錄有沒有做(訂立三寶),如果有做,放了在哪」,已能協助許多家庭。
精神健康資訊匯去年委託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展開5個月研究,深入訪問55名病患、照顧者、醫護及社福界專業人士。領導研究的中心主任、教授陳澤群昨公布結果,稱普羅大眾對「平安三寶」的認識不足,往往只知其名而不知其用,或因避諱談論死亡或收費高昂等而沒訂立「三寶」。他亦引述受訪律師稱,由於遺囑副本通常不具法律效力,時有離世者親屬因「找不到原件」而向其求助,亦有個案將「三寶」塞進餅罐、鞋盒,或鎖入保險箱後忘記密碼。
3層儲存 保管遺囑正本
東華三院服務經理(圓滿人生服務)林智強表示,曾有長者自行訂立遺囑,但卻不符獲至少兩名見證人簽署的法定要求,朋友亦不知受對方委託成遺囑執行人,更不清楚遺囑位置。他說,平安三寶「所有人都關事」,「即使只有兩三萬元資產,他都會想好好分配」。
精神健康資訊匯表示,「中央儲存庫」可分3種儲存方式,第一層為僅記錄文件類別、日期與正本位置,第二層則上載加密電子副本,第三層則為保管正本。團體認為首兩層成本相對低,可先推展。機構亦建議「先試行、後立法」,由律師會等專業團體或具公信力的非牟利機構管理「中央儲存庫」,待運作成熟再升格成法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