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科學:左扭右扭 關節要合拍
【明報專訊】機械人要做動作、跳舞,與人一樣需要關節,即是靈活移動的結構,數學、音樂科教師曾致豪說:「Marty的關節多,尤其是腿部,可以設計多種動作。」原來機械人通過編程成為「跳舞Guy」並不容易。
◆前後擺動:Marty的每條腿上有3個關節,分別負責不同功能,梁銘杰圖中所指位於上腿後部關節位置,便是負責前後擺動。(圖)
◆左右移動:上腿前部的關節負責左右移動。(圖)
◆轉動方向:下腿關節負責轉動方向。(圖)
以上3部分的腿部關節能讓Marty做出走路、轉彎、擺動等動作,在MV中,同學安排兩隻Marty機械人「拍擋」一起跳舞(圖4),最具挑戰的是「關節合拍度」,負責控制的梁銘杰及王彥熹說:「要掌握一致的時間,默契很重要。」因二人各控制左或右,並且要一致。曾老師說,單是一秒的跳舞畫面,從鋪排場景,兩隻Marty一致的動作,要花近一小時才有「完美」效果,而且Marty做出「跳舞」或「踢球」動作,屬「高難度」表演,因為要協調機械人身體多個關節,讓它們保持平衡不會跌倒。●
靈活度不佳 難做「一字馬」
同學設計的舞蹈主要有左右移動、前後擺動等,為Marty「排舞」時,曾想過設計超高難度動作「一字馬」,可惜不成功,因為該動作需要的柔軟度和關節靈活度始終不如人。
■知多點
機械人關節類別
機械人關節與人體關節並不相同,主要分為「旋轉關節」(如髖)、「線性關節」(如膝、肘)兩大類,這些關節組合起來能幫助機械人像人一樣站立、走路、彎曲,甚至跳舞。機械人的關節有旋轉力(扭矩),衡量單位為牛頓米(Nm),一般而言,如髖等旋轉關節需達147至250Nm才能做出靈活的舞蹈動作。
牛頓米
舞蹈涉及轉動動作,旋轉力是機械人靈活跳舞的關鍵。旋轉力又稱「扭矩」,量度單位是「牛頓米」(Nm),可以量度機械人關節的推動力,以及能轉動身體零件的重量,因此扭矩愈大,推動力愈強,可作更多高難度舞蹈動作。「Unitree H1/H1-2」機械人有360牛頓米,屬於大扭矩,能駕馭更多舞蹈動作。
文:鄭惠霞
圖:賴俊傑
(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
(本網圖文均有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載互聯網。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科學小學堂 第0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