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車展 116中企參展創新高
美日車企缺席 展會變中歐賽場
【明報專訊】2025年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IAA MOBILITY 2025,簡稱「慕尼黑車展」)9日開幕,今屆共116間中國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參展,是除德國以外參展商數量最多的國家,而包括Tesla在內的美日車企則紛紛缺席,令展會成為中歐車企的較量。
佔海外展商三分一
慕尼黑車展是世界五大車展之一,也是歐洲規模最大的國際車展,本屆共748間展商參展。新華社昨(10日)報道,參展的116間中企約佔海外參展商的三分之一,數量比2023年增長40%,其中包括11間汽車製造商。從完整汽車到零部件,中國車企與供應鏈企業集中展示動力電池、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最新成果。
供應鏈企業同參展 體系完善
在慕尼黑會展中心展館車展現場,中國車企展露對歐洲市場的野心。剛剛進入歐洲市場的廣汽攜旗下新能源明星車型亮相,並推進覆蓋歐洲的能源補給網絡建設。零跑汽車帶去全新車型Lafa5和登陸歐洲市場的B10。小鵬汽車展台充滿未來感,五款新車型集體登場。在本屆車展上發布並正式進入歐洲市場的長安深藍S05,搭載高能量固態電池,吸引不少觀眾試乘體驗。
此外,寧德時代、地平線、北京初速度科技等供應鏈企業集中亮相,展現了中國汽車生態體系的完整性。研發生產智能駕駛系統及零部件的卓馭科技迎來歐洲首秀,並發布歐洲戰略。
開放展區多款中車吸體驗
本次車展舉辦場地還包括市中心開放空間展示區。在展示區向公眾開放並提供200餘台體驗車輛,其中包括比亞迪、小鵬、零跑、紅旗、長安、阿維塔等多款中國品牌車型。
德國總理默茨周二在車展開幕致辭時提到,「全球汽車領域的競爭加劇,不單是電動汽車。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競爭特別強大。」有歐洲媒體將今次車展視作歐洲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對決的平台。法新社報道,德國汽車行業正處於困境之中,近一年流失超過5萬個工作崗位。
業界:歐洲開始認真對待對手
中國汽車洞察(Sino Auto Insights)常務董事涂樂對路透社表示,歐洲汽車製造商在今年推出了多款新車型,這源於兩年前因缺乏新品應對中國車企衝擊而獲得的教訓,「歐洲人已經證明,他們絕對開始認真對待中國競爭對手了。」
而中國車企正在經歷來自歐盟一系列對外政策的挑戰。比亞迪周一推出了一款緊湊車型Dolphin Surf,該車型自5月起以2萬歐元左右的廉價銷售,將於年底在匈牙利新工廠投產,從而規避歐洲對中國進口車的關稅。
環球時報:中歐合作是正道
《環球時報》昨刊發社評稱,中國車企是中國新質生產力全面提升的生動縮影,慕尼黑車展不僅是一場汽車的盛宴,更是一場關於合作、共贏和相互成就的對話。「在複雜的全球化進程中,彼此成就而非對立,才是中歐關係發展的正道,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