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定格﹕「惜食」回收 有效減廢

[2015.01.08] 發表
為宣傳運動,2013年環保署設計運動大使「大撠迭v,把其「大憛v生活拍成廣告,配上饒舌歌,推廣「食得鼢N唔好憛v,引起迴響,惟被部分網民批評「核突」。圖為「大撠迭v到學校宣傳。
日出康城首都在屋苑設一部廚餘機,收集家居廚餘製成堆肥,惟2000多戶中僅100戶參加,參與率偏低。
環境保護署於2014年10月舉辦名為「校園電腦電器齊回收」的活動,共有194間中小學參與。

【明報專訊】除了政府由上而下訂立的法例和政策,真正有效減廢還得靠市民的合作和參與,因此政府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中亦指出公眾教育和社會動員的重要。環境局網頁亦明言,當局其中一個使命是「提高社會對保護環境、能源、保育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並推動公眾支持相關工作」。

1. 推廣「惜食香港運動」

環境局於2012年12月3日成立惜食香港運動督導委員會,負責制定及監督「惜食香港運動」的推行模式,目的包括﹕

1. 推動社區關注香港廚餘管理問題,鼓勵各界參與並分享減少廚餘的良好做法

2. 鼓勵在個人及家居層面改變生活習慣以減少廚餘

3. 在工商業界訂立和推廣減少廚餘的良好工作守則

4. 協調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以身作則減少廚餘

5. 促進商戶向慈善機構捐贈剩餘食物

制定《惜食約章》 實踐減少廚餘

「惜食香港運動」制定《惜食約章》,歡迎商戶及機構簽署,承諾實踐減少廚餘。約章的內容包括理解本港面對「令人擔憂」的廢物問題,當中廚餘佔都市固體廢物量約四成,是最大源頭——2011年港人每天傾倒約3600公噸的廚餘於堆填區。約章並認同每個市民均有責任去解決此問題,令香港實踐可持續發展的願景。

執行方式上,簽署約章的機構需要承諾向持份者推廣行為上的轉變(behavioural change)、鼓勵和支援管理層進行內部廢物審核、推廣和採用使用剩餘食材的食譜減少廚餘,及盡可能支持食物捐贈活動。截至2014年12月15日,已簽署約章的機構及企業有381間。

2. 延至社區——廚餘回收試驗計劃

政府擬推動家居廚餘回收,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已預留5000萬元支持屋苑廚餘循環再造項目。其實部分屋苑或屋h已設有廚餘機,把廚餘製成堆肥供花圃使用。黃大仙區議員黃逸旭表示區內的慈正h過去曾推出廚餘回收計劃,因廚餘機每日僅能處理100公斤,全h10座每座可供兩至三個單位參加,亦未必人人願意參加。他說回收廚餘初期,部分居民不懂分類,廚餘太濕影響堆肥質素,未必可使用,日後要先教育市民分類。

須教育市民分類 養成生活習慣

位於將軍澳的日出康城首都2013年11月起透過環保署環保基金,推出廚餘回收試驗計劃,在屋苑設廚餘機,每日最多可處理100公斤廚餘,惟2000多戶中僅100戶參加,每日僅回收27公斤廚餘。西貢區議員方國珊認為,回收廚餘涉及生活習慣,一時難改變,但她預料當局實施垃圾徵費可推動市民回收廚餘。方國珊表示曾有將軍澳屋苑租用密斗貨車把廚餘送往下白泥的廚餘廠,每月運輸費達1萬元,費用高昂難以負擔,建議當局日後出資派車隊收集廚餘運往廚餘廠,就如食環署派出車隊收集垃圾。

未來10年目標:減少家居廚餘

政府2014年2月公布減少廚餘的藍圖,提出透過廢物徵費、從源頭減少廚餘、廚餘分類收集、運送,及興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把每日廚餘棄置量由2011年的3600公噸,到2022年減少最多六成至1516公噸。但有意見認為藍圖側重於商業廚餘,對處理佔整體棄置量三分之二的家居廚餘蚞奶ㄕh。

藍圖提及不少減少家居廚餘的限制,包括在市區覓地建回收中心等。雖然部分屋苑設在地堆肥機,把廚餘轉化成肥料,但機器體積大,產生氣味之餘成本亦高,政府不建議採用。不過,文件引用鄰近兩個城市包括首爾及台北的例子證明,設立廚餘回收系統對推動廚餘回收相當有效,台北自2004年開始回收廚餘後,經10年發展,回收率已逾四成。相比台北及首爾人均每年0.07公噸的家居廚餘量,尚未有廚餘回收系統的香港,人均家居廚餘量多出近一倍,達0.13公噸。

3. 環境運動委員會﹕

從學校教育茪

於1990年成立的環境運動委員會,為社會不同階層人士舉辦環保活動,目的是提高大眾的環保意識,鼓勵社群為更美好的環境作出貢獻。委員會的委員由行政長官委任,有關政府部門包括環境保護署會派代表成當然委員。

環境運動委員會亦從教育茪漶A於學校推廣環保意識,包括推行學校廢物分類及回收計劃、學生環境保護大使計劃等,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減廢回收的意識及培養學生參與減廢回收活動,教導學生如何減廢及盡量回收未能避免而產生的廢物。另外,委員會希望透過學生把環保信息帶出校園,與家人共同參與減廢回收活動。自2001/2002年至今,共有超過10萬名學生成為環境保護大使。

委員會分別於2011/12和2012/13學年舉辦「減廢回收在校園 塑膠再生變資源」行動,參與行動的學生把家中丟棄的膠樽帶回校回收,並提醒學生要先清洗並除去膠樽的樽蓋及招紙,令他們了解回收不是把廢物丟進回收箱。除了回收,其他活動包括於仁愛堂環保園塑膠資源再生中心實地考察,觀賞與廢物回收有關的話劇表演等,多角度思考環保。委員會認為教育可將市民的環保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從而改變生活模式,實踐環保生活。

■改變生活模式﹕節日習俗

每逢節日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活動,需要使用裝飾,但慶祝過後大部分裝飾變成廢物,加上市民外出用餐慶祝,廚餘也會增加。有見及此,政府提供「節日環保貼士」——「三用原則」,提醒市民在節日狂歡之際,注意切勿造成浪費。

「三用原則」包括﹕

◆物盡其用﹕按實際需要購買、減少使用禮物包裝、選購較耐用的貨品作禮物等

◆廢物利用﹕把可再用的飾物留下再用、將不適用的禮物送給慈善團體

◆循環再用﹕將金屬、塑料、廢紙及其他可回收物品等與其他廢物分開處理,方便循環再造等

更多教育
學好通識﹕ 「E世代」筆記
【明報專訊】筆錄個人筆記,好處包括同學親自記錄,印象必最為深刻,而且在課堂直接筆錄,節省不少課後整理的時間。縱然如此,大家仍難以抗拒資訊科技... 詳情
通識手記﹕你們實在太不了解國情了!
【明報專訊】2015年伊始,小記謹代表《通通識》仝人祝各位師生在新一年身體健康!聖誕和新年期間《通通識》停刊,小記也放了個長假。內地向來是小... 詳情
實戰錦囊﹕如何應付「價值觀」題目
【明報專訊】●舊日所相信價值(圖) 佩老師﹕ 「價值觀」並非通識科公開試常見的提問名詞,但同學若有參考過往高補程度(AS Lev... 詳情
試題拆解﹕中西醫結合治療
【明報專訊】◆資料A 中醫雖然奧妙,然而不同醫師得出截然不同的診斷,教人困擾。近來有人提出要中西醫結合,可用西醫的研究工具,有助中醫診... 詳情
【明報專訊】◆資料A 一對父子有關雨傘運動的對話 父﹕民主政制我也追求,但要懂得妥協,不能一步就到位。 子﹕普選是原則的問...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