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基因測序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學界對其可能引發的倫理、環境問題甚感擔憂。當基因測序像健康檢查一樣普遍時,醫療水平提高,人類壽命過長,地球愈加不堪重負;個人基因信息可能被竊取和販賣;若基因報告成為見工和買保險的必要文件,隨之而來的是針對某些疾病患者的歧視。
明報記者 楊立贇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聲稱,透過基因檢測,要將珠三角致病基因率降到全球最低,把深圳的聾啞學校減少一半直至消失。他曾公開展示自己的「墓碑」,自信可以活到120歲,即2074年。華大前CEO王俊則說:「活到150歲,為什洶ㄕ獢H」英國《每日電訊報》亦曾引述美國科學家發現,如果刪除人體LOS1基因細胞,壽命可以延長六成。
延年益壽是人類的夢想,但地球已不堪重負。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數據,截至去年底全世界有72億人。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藥學學院教授徐國榮稱,香港是全球最長壽地區,平均男性壽命82歲、女性87歲;預測2046年男性壽命將延長至87歲、女性92歲。他認為,唯有延遲退休年齡,「65歲以上的人依然可以用自己生產的資源,來抵消消耗的資源」。
內地一名不願具名的生物醫學研究專家則說:「自然界的物種有繁殖規律,一個物種的種群過於龐大時,生育率會自然下降,自殺率上升」。這名專家稱,人類也適用這一規律,「如果人人都能活到150歲,人類真的需要計劃生育」。
基因醫療普及 或引發私隱泄露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方林稱,基因檢測的普及化將帶來幾萬億的產值,在建立市場規範前,不乏「江湖神棍」利用患者求醫心切,推銷實際無效的「癌症特效藥」。而針對個人基因資料被泄露的擔憂,他認為,要得到好的醫療服務就得有所付出,「這就好比我們使用導航服務,你的手機必須開啟定位功能,軟件也會測到你的位置信息;但你關閉了定位,也就無法使用導航服務」。
方林又稱,用於科研的個人基因資料可先做「數據清洗」,即匿名。徐國榮表示,個人數據安全需要政府監管保存數據的機構,不可過分收集。華大前員工曾璽表示,華大做新項目時,往往會徵集員工捐獻樣本。
更令人擔憂的是疾病歧視問題,僱主可能因為員工攜帶某種基因而拒絕錄用。徐國榮說,保險公司也很可能要求購買者提供基因報告,必須立法限制醫院和基因測序機構不可隨意向第三方提供他人基因報告,「但保險公司為自身利益,也可能與測序機構做交易」。
2008年,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簽署了《反基因歧視法》,禁止人壽保險公司以某人具有對某種疾病的易感基因為由,取消、拒絕保險或提高費用,同時禁止僱主以遺傳資料為依據做出任何與僱傭行為有關的決定。中國目前還沒有這類法律。
解決生理問題 製造心理問題
人類渴望先知先覺,但基因測序真能幫助預知命運時,人類或許並沒有能力去接受。華大基因CEO尹燁說:「如果一個4歲的孩子測基因發現將不久於人世,醫生要不要告知他和父母?遺傳諮詢師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否則醫學只解決了生理問題,但製造了心理問題。」尹燁說,基因測序就像原子彈,科學技術本身是中立的,關鍵在於如何使用,「我不希望基因測序還沒被大眾認識,就先被妖魔化,這樣中國會失去很多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