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光燈捕魚投訴增
【明報專訊】採用光燈捕魚是香港傳統捕魚方式,不適當使用漁船燈光可造成光害,令海邊居民飽受困擾。近年政府接獲漁船不適當使用光燈的投訴大幅上升,2025年1至6月海事處共接獲79宗相關投訴,是2024年全年100宗約八成,較前年65宗更多。
■新聞撮要
漁署倡用改良燈罩 冀減滋擾近岸居民
漁護署2025年7月推出「光燈捕魚裝備指南」,建議漁民引入採前長後短設計的改良燈罩,並能調節燈罩角度以避免燈光向外散射,既可減低燈光滋擾,亦不影響捕魚效率。
漁護署2025年9月初於社交媒體表示,由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資助的「光燈捕魚新裝備設計項目」舉行分享會,向漁民介紹全新設計的光燈捕魚裝備,包括操作步驟、安全指引、參考造價、安裝時間等資料。漁護署估計每艘漁船訂做改良燈罩及支架費用共約10萬元,漁民可向漁業持續發展基金申請資助,每艘漁船最多5萬元;同一漁民若擁有多於一艘漁船,資助上限為10萬元。
漁護署的「光燈捕魚裝備指南」顯示,光燈捕魚使用的LED燈具功率高達1000瓦,照射強度為17萬流明(lm,衡量燈泡亮度的單位),約等於212個8瓦LED燈泡(每個800流明)的亮度,若沒加燈罩,在海上作業會影響岸上居民。
赤柱居民Fiona說,漁船燈光問題已持續四五年,居民飽受困擾,影響睡眠。她說不少人不懂投訴渠道,認為官方投訴數字遠較受影響人數少,希望政府協助漁民改裝燈具的同時,要對不當使用燈光的漁民大力打擊。
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表示,部分從事光燈捕魚的漁民以為愈光愈好,若漁護署推出的燈罩設計可做到減低光滋擾,亦不影響漁獲量,漁護署應向漁民團體大力推廣及宣傳,令更多漁船安裝符合法例要求的燈具裝備。
使用燈光圍網捕魚的鄭先生稱,若燈光一定要垂直射向水面,則「變鷛茞謢茪ㄛO照魚」,捕魚效率大減,另一方法則是在船上安裝延伸船外兩側的支架,再安裝燈光垂直向下射,但重心便會落在吊滿燈光的支架,小船易失平衡翻倒。
香港漁業聯盟主席姜紹輝表示,漁民普遍願意守法,但政府對業界支援不足,例如資助金額不足以支付整筆改裝費用,希望政府在推廣燈具新設計時,在執法上保留彈性。
■公民關鍵詞
˙光污染 Light pollution
˙規管捕魚作業 Control of fishing operations
■基礎知識
人造燈光 影響生物作息
港大物理學系首席講師潘振聲表示,漁船人造燈光會影響附近生物作息,例如強光會影響雀鳥導航準確度,導致失航或跟不到大隊等,不能回到原有棲息地,亦有些原本在岸邊樹上居住的雀鳥,有可能受燈光騷擾而需遷到其他地方。
(主要相關課題:可持續發展)
●挑戰題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圈出正確答案。
1. 人造燈光可能對海鳥及海洋生活造成威脅。(是/否)
2. 光污染即不當使用人造燈光,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是/否)
3. 為追求可持續發展,應完全禁止有礙環境保護的所有行動。(是/否)
(參考答案見另文)
●思考題
各持份者對光燈捕魚的限制措施有何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政府官員,你會如何解決持份者之間的衝突?
(本網圖文均有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載互聯網。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1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