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種海洋生物含微塑膠 包括烏頭白飯魚 料部分來自磨砂產品
【明報專訊】海洋受塑膠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有學者於本地水域打撈到直徑小於1毫米的膠粒,當中以西面較多,每平方米最高達800粒;綠色和平翻查58份學術研究,發現烏頭、蠔和俗稱白飯魚的丁香魚等逾170種海洋生物,體內發現微塑膠,估計部分來自磨砂產品。該組織指該類膠粒對生態已造成嚴重影響,要求政府仿效外國,立法管制含有微塑膠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國際近年關注微膠粒對海洋生態影響,不少研究發現海洋生物體內藏有膠粒,而這些膠粒來自磨砂產品。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推算,一支100克磨砂潔面膏便有多達100萬粒微膠粒,而該學系將本港水域打撈到的微膠粒與某種磨砂產品比較,發現兩者大小及顏色非常相似。
綠色和平引述文獻指出,中國沿岸的野生青口,每隻平均有4.6粒微膠粒,其他在各地取樣的蠔、藍鰭吞拿魚、丁香魚及烏頭亦驗出含微膠粒,反映情G普遍。該組織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表示,微膠粒已不經不覺入侵人類的餐桌。
該組織指微膠粒可能含有毒添加劑,不但影響海洋生態,亦會增加動物和人類中毒的風險,消費者應避免選購含微膠粒成分的產品(見表)。
八成人不知產品含微膠粒
綠色和平今年4月委託浸大以電話抽查方式,成功訪問804名市民,發現接近九成被訪者不知磨砂產品中的按摩顆粒可能是微膠粒;八成人表示不懂看標籤,無從得知產品是否含有微膠粒。該組織以每市民每日使用兩次潔面膏推算,得出每年有1.76萬億粒微膠粒}出海,相等111架雙層巴士重量,成為海洋塑膠問題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