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0
    星期四

爆point大全:新移民的身分認同

[2021.06.10] 發表
2019年2月,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新移民互助會與一眾新移民婦女在記者會上,高舉「香港是我家」標語,稱社會對新移民的誤解及抹黑已到忍無可忍的地步,認為不應視新移民為政府政策失誤的代罪羔羊。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移民議題熱議,在不少港人向外走的同時,香港繼續迎接「新移民」。新來港定居者是香港人口增長的動力,帶來年輕勞動力和專才。不過,你我或因新移民不懂廣東話而不視之為「自己人」,成為他們融入社會的一大阻礙。新移民的身分認同感,也許不及其他香港人。

◆題目:

試指出新來港者面對的挑戰會如何窒礙其建立身分認同,又可能為香港的社會發展帶來什麼影響。◆

(1) 社會偏見

每年新來港的人中,大部分為(1)內地持單程證來港定居者(主要為家庭團聚),另外有按照 (2)「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包括「優才」)居港的移民(每年約1萬多人獲批)、(3)入境處按「一般就業政策」發出的居港簽證(行業包括學術研究及教育、藝術及文化、商業及貿易、金融等)及(4)其「受養人」、(5)2015年以前通過資本投資而獲准居港者(投資移民,持海外居留權的中國公民佔大比數)、(6)港人回流二代以及(7)外地大專生等。

社會討論「新移民」時,往往集中在人數佔多數的單程證移民身上(其中又以婦女、兒童和老人為主),並貼上「基層」、「搶房屋/教育/醫療資源」等負面標籤,令他們備受壓力。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資料,僅約5%的新移民因特殊困難需領取綜援(2017年)。20%輪候公屋者有內地新來港家庭成員(截至2020年3月底)。

近年單程證移民的教育程度和經濟條件上升,但文化、生活習慣等或多或少與本地人不同。偏見或歧視帶來排斥,或令他們難以適應乃至不願意融入社會,無法對香港產生歸屬感,更遑論投入社區或與本地人接觸。當社會出現政治爭議(如反中港融合)時,兩者的差異可能令社會更形對立,乃至形成新的社會問題,無助推動社經發展。

(2) 語言障礙

語言不通是認識一地文化、建立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援網絡的一大障礙。香港以廣東話為主要溝通語言,不少新移民不諳廣東話或英語,窒礙其交流溝通,增加適應新環境和新生活的困難,或導致人際關係疏離,難言對香港生出歸屬感和建立「香港人」之身分認同。

無論是成年人或小孩,到新環境生活即意味與舊朋友圈子分離,也缺乏親人及鄰里支援,遇到問題時(如婚姻、就業)或不懂求助,為社會不穩埋下危險因素。

(3) 就業問題

不懂廣東話及英語,亦可能減低新移民尤其是單程證來港定居者的工作機會,例如較難從事需要接觸顧客的工作。不少新移民從事基層工作,難以通過工作改善生活,向上流動機會或較低。

學歷、專業資格、工作經驗或不獲本地社會承認,也阻礙新移民投入勞動市場。慈善機構新家園協會2015年7月有調查顯示 ,605名受訪新來港人士中,31.4%受訪者曾遇學歷不受認可問題。就業不足影響新移民接觸、參與社會的範圍及程度,不利拓闊社交圈子。而正面的社會參與有助新移民的自我成長,也有助提升其社會歸屬感。協助新移民就業(如提供語言、就業和技能培訓)有助釋放勞動力,也減少新移民家庭因就業困難而陷於貧窮的問題,從而減輕社會負擔。

(4) 學業問題

2020年持單程證來港的人中有21.3%是15歲以下兒童,他們大多數入讀主流學校,首先面對學制改變、教學語言、讀寫繁體字,以及英文水平較低等問題。若學校無法照顧新來港學童的學習差異,他們上課時或因跟不上進度而感挫敗;部分學生更可能在入學時需要降級,由於年齡比同班同學大,或會面對友儕異樣的目光,打擊其自信,影響其群體生活發展,不被接納的感覺不利其建立社交和「香港人」的身分認同。適應困難或令學童產生負面情緒,選擇逃避或放棄學業,未來就業時或競爭力不足。

(5) 新文化和價值觀衝擊

面對陌生的居住環境、語言和生活方式、迥異的價值觀等,初來乍到者會面對文化衝擊,需時調節適應。主動接觸和了解新文化、認同新價值觀,並願意遵守社會規則者,較能融入社區生活;若在日常生活中因歧視而受挫、適應出現困難,則難免會與昔日的生活作比較,或不願長期在港生活。更甚是新移民或因成長背景、生活習慣不同,與本地人出現摩擦,為社會和諧穩定帶來負面影響。

文:古晨燕

圖:資料圖片

[通通識 第722期]

更多教育
題型拆解:如何提出好建議?(續)
【明報專訊】承接5月27日一期的〈題型拆解〉,建議題的考核形式可分為兩類,第一種亦是最基本的,就是要求考生就處理某些問題或爭議上,提出一些有... 詳情
觀點與角度:檢討自資專上教育
【明報專訊】「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下稱小組)2018年底向教育局交報告,建議學院在合理試辦期內「收生人數持續並遠低於院校目標」,可視... 詳情
新聞測驗:
【明報專訊】■(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1.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2021年5月24日公布「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結果,評審了8... 詳情
【明報專訊】1.B 2.B  3.A  4.A  5.D  6.C [通通識 第722期] 詳情
【明報專訊】●第九回合 ◆最佳成績學生 ? 小學組 蔡濱駿 陳瑞祺(喇沙)小學(小五) 楊卓嘉 港大同...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