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0
    星期五

失業人數再破20萬 餐飲裝修重災

[2022.05.20] 發表
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5.4%,是過去10個月最高,失業人數再破20萬,其中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業失業率高達15.8%,升2.4個百分點,圖為有工人昨午在店舖裝修。(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第五波新冠疫情重創經濟,本港失業率連升3個月,最新2月至4月失業率升0.4個百分點至5.4%,是過去10個月最高,失業人數再破20萬。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行業總失業率升1.1個百分點至10%,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失業率更增1.9個百分點至12.9%。勞福局長羅致光預料,受益疫情減退、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和消費券計劃,勞工市場未來數月應有改善。有學者估計今年失業率可回落至4%。

失業率5.4% 羅致光:疫退將改善

統計處昨日公布,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今年1月至3月的5.0%,上升至2月至4月的5.4%,增0.4個百分點,並達10個月高位,重回去年4至6月水平;失業人數由18.85萬,增至約20.61萬;同期就業不足率亦由3.1%,升0.7個百分點至3.8%,人數由11.7萬增至14.2萬。

按照行業分析,零售、住宿及膳食行業在2月至4月總失業率升至10%,較1月至3月升1.1個百分點,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更升1.9個百分點至12.9%,零售業失業率升0.6個百分點至8.3%。建造業總失業率達8.7%,升0.7個百分點,其中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業失業率高達15.8%,升2.4個百分點。

學者:未與大陸通關 失業率難大降

羅致光表示,本地疫情減退、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加上新一輪消費券計劃,勞工市場在未來數月應有改善。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指出,今年2月至3月第五波疫情最嚴峻,食肆禁晚市堂食及不少處所關閉,今次失業率上升屬預料之內。他表示,隨政府陸續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有助帶動生意,相信下次公布的失業率微跌至5%。李又認為,若按照政府計劃的復常步伐,預計今年內失業率可跌至4%,但若仍未能與內地大規模通關,料短期內失業率難大幅下跌。

黃家和:餐飲業失業率被高估

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社交距離措施在4月和昨起有所放寬,相信2月至4月餐飲業失業率已見頂,下期餐飲業失業率有望回復至8%至9%。他續稱,過去實施晚市禁堂食,不少從業員已轉行或退休,故餐飲業失業率實際上高估,現時有食肆請人困難。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預計失業率已見頂,但就業市場仍存暗湧,包括因社區隔離設施將停用引致大量合約工面臨失業,促請政府盡快增設臨時職位,紓緩就業不穩。

另外,香港餐飲聯業慈善基金昨發表研究報告,比較2018年至去年第三季餐飲業就業人數,發現疫下業界人手下降,2020年情G最嚴重,當年與2018年比較下跌約15.6%,但同期餐飲機構數目僅下跌約5.15%。香港餐飲聯業協會表示,業界人手下降,食肆營業額亦大幅下滑,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支援餐飲業,如成立專屬行業發展基金,支持業界引入創新科技解決人手短缺問題。

(新冠疫情)

更多要聞
串謀煽惑暴動縱火 Tg管理員囚6年半 涉Telegram案最重判刑 官指有權刪帖「罪責不可推卻」
【明報專訊】27歲電腦技術員於2019至2020年間透過擔任Telegram頻道「SUCK Channel」的擁有人及管理員,發布大量信息串... 詳情
【明報專訊】2019年8月9日黃大仙紀律部隊宿舍外有人聚集、燒衣紙和用雷射筆照射警員,其中琱j及中大男學生被指在場燒衣紙,早前被裁定參與非法... 詳情
稱新城市衝突被襲 兩警向罪成3人索償
【明報專訊】2019年7月14日沙田新城市廣場警民衝突,17歲中五學生及兩名男子以雨傘及腳踢襲擊兩名便衣警,導致其中一名警員面部多處骨折。3...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有消息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正積極研究,首度引用《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停止或限制市民使用Telegram應用程式。Tel... 詳情
【明報專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前行政總監黃偉強涉違科技園租契案,昨日在區院續審。原本同案被告、獲免起訴的集團財務總裁周達權供稱,他將力高顧...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